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助人发家致富后[快穿]在线阅读 - 第138页

第138页

    老太爷生性淡泊自在,鲜少为物喜悲,但这只是吃了一根红薯,便与长孙儿打听,如此美味从何而来。知道裴傲与那傅小子准备将各类粮食引入延定各村种植,他直夸二人,原担心此物珍贵稀罕,寻常百姓也吃不上,若是能传播下去,绝对是平民百姓的福祉。

    入夜。

    “这小子,今日悄悄在厨院架了柴火烤红薯,差点将灶台烧得乌黑。”裴永正回到正房屋中时,难得和妻子说裴傲的不是。

    裴夫人笑道:“傲儿送了些过来,你又恰好去三江巡视,没赶上热乎的,叡儿吃了还闹着要。”

    “烤制的红薯似乎更为香甜,外焦里嫩,蜜汁滴答,糖丝勾连,竟比rou食还要馋人。”裴夫人被自己的描述又勾起了那烤红薯的滋味,掩面羞赧。

    裴知县一时竟然也生不来气了。

    白天忙着安排下人帮忙切分育种,晚上裴傲和傅有珩也没闲着,一入夜就进入随园杂舍,开启种田耕地兑取种籽的任务。

    裴傲每日都在仙境中为之震撼,挂满整棵树的硕大粉嫩水蜜桃、红彤彤的苹果、淡黄香蕉、青黑条纹大西瓜……均是他从没见过的鲜果。

    带出仙境的种籽大多数只能撒播种植,但像是以作物本身做种籽的诸如稻谷、玉米、薯类,还另有作用。裴家人时不时能尝上新奇的粮食作物,一袋袋的马铃薯、红薯还被用以烹制修渠工人们的饭食。

    裴知县下决定修渠后,马上就召集县衙里的县丞、县尉、书吏、六房司吏等商讨谋划,拟出布告后很快就在县城里、各个村里张贴出去,开始登记前来报名的乡民。

    出发上工的乡民们每日清晨可领取三个红薯和两个马铃薯,杂粮粥水任取,单单是这饭食供应就引来了三百多个人积极应召。

    “只要管饱饭,作甚都不在话下啊!”

    “修渠是大好事儿,知县大人英明,这优厚的待遇,俺也想去。”

    “没想到官府居然愿意在这种时候开通水渠,别说啥了,只给供应粥水我也愿意带着干粮去!”

    “红薯是何物?马铃薯又是何物?莫不是要用野草树根哄骗人罢?”

    “来晚了怕是赶不上应征!你不报名,莫要阻碍他人排队。”

    登记点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百姓们生怕错过,衙役都差点儿被热情的乡民淹没。

    ——

    数日后,马铃薯种苗培育出来,至关紧要的是分发到每家每户的农人手中。延定统共有十九个村,傅有珩根据裴傲画的嘉州草图,选了上溪村作首个马铃薯播种试点。

    “上溪村坐落在沿河岸,但那水灌流不到田地上,每每到雨水丰沛的季节,还会内涝,这村里人苦,现都是年迈孤苦的人还留住在村。”裴傲给他说,“常住在村里的约莫就四十来户。”延定户册登记有二千一百零五户人家,总人口达九千三百三十九人。

    “须找这上溪村村长一同前去分发,栽种事宜要说清楚才好。”傅有珩是担心,乡民们将出了芽的马铃薯偷偷煮了吃,“千万不能叫他们食用了这有毒的块茎。”

    “这我懂得,珩哥,四辆板车已经装好马铃薯苗备好了,你我同坐马车前去罢。”裴傲自己不太爱坐那四人抬大轿,但也不能叫仙人骑马走路前去,马车就最合适不过了。

    “好,出发吧,我们早去早回。”上溪村距离县衙近三十里,日出前出发,办完事情回,才能赶在日落时抵达县城。

    一行人浩浩荡荡启程,裴知县还特意给了四名衙役跟随护送他们。

    临近晌午,马车平稳停下,总算是到上溪村了。村道两侧都是野草连片、高山夹道,这里的村民住的都是木头搭建、茅草封顶的破败房屋,这里无疑是整个延定最穷困潦倒的地方了。

    一个青年男人搀扶着上溪村村长走出来,村长年过半百、满头白发,耳朵有点背,旁人跟他说几句话得扬高声音。他见浩荡人马前来,喜上眉梢,脸都笑出了褶皱。

    “官爷远道而来,快请进村坐坐。”

    “村长,我们有重要事前来,劳你召集齐村里的乡亲们。待会儿给大家分发粮食作物的种苗。”人群中央的裴傲走几步上前来与他说道。

    “分发种苗?”村长瞥见了后面板车上绿油油一片,这时候的种籽稀缺得很,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是也,这是新的粮食品种,唤作‘马铃薯’,马铃薯易于管理、产出量大,且成熟得快,过两月便可以收割了。我们上溪村现在可有耕作稻谷杂粮?”裴傲问道。

    “唉!都死咯,干蔫蔫趴在田陇上,村里已经没有再多的谷种可以耕作了……日子不好过。”村长自个儿都是吃一顿、饿一顿。

    “不要急,这四板车所有的种苗都是分给村里百姓的。收成之后,大家都能吃饱饭。”裴傲的话让在场的人瞬间燃起了希望,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对于穷苦的村民们而言,只要不愁吃喝,就是最大的幸运。

    “真有这么神奇?!”

    “官爷怜惜我们,亲自送种苗,这可太好了……”有人嘴里念叨着。

    “那一块块的……能吃不?”村里面的乡民们陆陆续续过来,站在村里议事的大坪地上,男女老少都围聚在一起。

    傅有珩看着眼前一个个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乡民,他们看见县衙的人又紧张又惶恐,不敢靠得近,仿佛怕污了眼前的各位少爷小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