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后我被忠犬渣了在线阅读 - 第15页

第15页

    邵关面上虽然云淡风轻,但神思却是紧绷着,自然没有错过杨凌眼中的一丝思虑之色。

    “杨公子,可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哦,是这样。不知昨日长安城的一间药铺失火,城防营从里头查出了一间密室的消息,殿下可曾听闻?”

    “此事孤有所耳闻。不过城防营既然正在查案,有了结果自然会递上奏折,不知杨公子为何对此事如此关心?”

    看来这间药铺,同杨凌谋反脱不了干系。密室里摆放的文件,该早些禀报父皇,派可靠的大臣接手,顺便抽丝剥茧找出杨凌的党羽。

    只是这次药铺失火,难道是偶然吗?前世的时候,并不曾出过这么一桩事情……

    邵关的眸中划过一丝疑虑,旋即悄然隐去。

    “臣只是近段时日正好在学习我朝律法,今日听几位同僚谈及此事,有些好奇罢了。”

    杨凌一拱手:“殿下这几日闷在房里,恐对养病无益,不知殿下今日可有空闲……”

    邵关端过一旁的茶盏,抿了一口,嗓音却并不柔和几分:“孤昨日刚微服出宫去,今日便不出去走动了,有劳杨公子挂念。”

    冬九瞧见自家殿下使的眼色,立即上前几步:“杨公子,我家殿下风寒未愈,若是公子无其他要紧事,奴才送公子出去吧?”

    “臣失礼,不叨扰殿下养病了。不必麻烦冬九公公,臣自己离开就好。”

    邵关目送着杨凌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垂眸思忖了几刻。

    冬九看着自家殿下的神色:“殿下,那药铺失火一事,可要派人详查?”

    “嗯,去国子监调出案卷,看看密室里到底放了些什么东西。”

    “奴才明白。”

    邵关沉默了一会儿,确认此事自己暂且也理不出什么其他的头绪,才从沉吟中回过神来。

    “这几日慕容世子不曾去国子监上课,可去了其他地方?”

    “……禀殿下,慕容世子昨日伴着那乐师齐元修,去畅音阁了。”

    第13章

    邵关有些错愕地抬眸,细密的睫毛忽闪几下:“齐元修不是伤了手……慕容世子和他去畅音阁做什么?”

    “只晓得齐元修离开时,平西侯府的随从拿了一柄长笛。”

    冬九压低了嗓子,“素闻慕容世子喜好管弦丝竹,如此待齐元修,也属常事……”

    邵关怔愣一瞬,唇角溢出一抹苦笑。

    慕容星如此待齐元修,也属常事。

    是啊,一个侯府世子豢养一个乐师伶人,在大梁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可他脑海里掠过的尽是慕容星在庭院中伴着他的琴音舞剑的画面。

    就连剑花中那双眸光深邃的凤眸里是怎样温柔的神情,他都记得清晰。

    “慕容星,这首曲子好听吗?”

    利剑回鞘,俊美的少年走至他身旁,嗓音微沉:“好听的。殿下弹的,臣都喜欢……”

    恍然回神,却都已是真正的前尘往事。

    冬九见邵关的面色愈冷了一些,只当他是为了上回齐元修手伤的事情烦心。

    “殿下,上回您让奴才查那枚玉佩的事,已有了些眉目了。那日王府的宴席,有赴宴的公子说见殿下佩戴了那枚玉佩,只是殿下去偏殿换过衣袍后,那枚玉佩就不见了。”

    “……孤明白了,吩咐下去,遣人去江南,查探清楚齐元修的底细,此事不得声张,你可明白?”

    那日宴席,只有齐元修陪他去了偏殿。无论是献上琴谱,还是这枚玉佩,都同他脱不了干系。

    若说是为了攀上平西侯府的高枝,却冒着风险来诬陷东宫太子,怎么说也非明智之举。

    邵关迫着自己不再去想慕容星的事情,轻声续道:“明日国子监的课业不必告假了。”

    第二日一早,清晨冬日的寒风中响起的却并非是国子监的清脆钟鸣,而是边关告急的哒哒马蹄。

    大梁帝拖着每况愈下的身体,请回了数名老将,召开了早朝。

    “诸位爱卿,今晨朕刚刚接到边关急报,说是西北的魏国举兵十万犯境,我朝防备不及,现已失了两座城池了。”

    大梁帝已年过半百,早年四处征战留下的隐疾折磨得这位开国帝王两鬓早已白了,显得像古稀老者。

    大梁帝话音刚落,四皇子邵庭就迫不及待地上前一步。

    “父皇,魏国不宣而战,实为无耻。儿臣以为,我大梁兵多将广,只消派军远征,必能剿灭敌军,收回城池!”

    邵庭的话立即引来底下主战的将军们一片附议之声。

    “陛下,四殿下此言差矣。魏国十万军队犯境,两国一旦开战,只怕死伤众多啊……”

    大梁帝有些浑浊的双目淡淡地打量过朝堂众臣,最终停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少年身上。

    “嗯,关儿,此事你以为如何?”

    邵关拱手行了一礼:“儿臣以为,此时该商议的当是命何人领军,遣多少大军。而非战与不战。”

    魏国位于大梁西北境,虽土地贫瘠,却民风骁勇好战。长安距离西北境并不遥远,若不即刻派遣大军,则皇城告危,若主和,则魏国定会狮子大开口。

    现下仍是冬季,若同魏国谈和,势必要送去大量的粮食。一旦来年春旱,粮草储备缺乏,后果不堪设想。

    大梁帝点了点头:“说得不错。此战非战不可,众卿可有愿领兵前往西北抗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