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八十年代生活日志在线阅读 - 第91页

第91页

    而是梁满月她自己。

    青旸哥?她有些惊讶。

    你怎么在这儿?你来了就好了,小桐这个月都吃啥了,怎么重这么多,我手都酸死了。快快快,你来!哦对了,我和你说呀算了算了,我不说,一会子让小鱼自己说,嘻嘻。女孩儿快乐的叽叽喳喳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林青旸走上前,从篮子里把外甥女抱了出来。对着梁满月突然有些拘谨。

    那啥,月,月月,小鱼呢?家里来客人了。

    所谓的客人,其实是老家来人了,来的是村长林明生的大儿子林飞文。

    林飞文高中毕业后就进了县里的食品厂采购科。这趟来京都也是出差,为的是给厂里买真空机。

    秋浦县食品厂也不是什么国营大厂,原来也就生产些水果罐头、带鱼罐头什么的。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罐头算是高档品了,所以过去食品厂的效益很好。

    可改革开放后,物资丰富,老百姓的选择更多了,他们的产品虽不至于无人问津,但也差不离了。这些年,厂里的效益大不如前,到了现在甚至工人工资都只发70%了。

    这不,老厂长退休以后,就调来了一位新厂长。这位新厂长是军人转业的,作风很强硬,一来就大刀阔斧改革。

    而原本就属于厂里的改革派的林飞文也受到了重用。

    叔,我就是想着来都来了,顺便来看看你们。你们这地方还真不难找,我拿着我爹给的地址,一下火车问着就过来了。我爹还让我和您说,咱村里渔场也要改制了。

    渔场改制?

    这可是大事!

    赶紧问:这事怎么个说法,那咱们工人怎么整?

    具体的消息还没出来。不过我之前在报纸上看到浙省有不少渔场都改制了。离咱们近的,江夏的月湾渔场,它们是国改私,开放私人承包。

    据说一年的效益比没改制前翻了好几倍,尤其是承包人的收入,短短半年就超过了过去十几年!都登上报纸宣传了!

    叔,我爹去开会回来说,国家要大力建设沿海地区。他是想让我问问您家要不要承包?

    这要是从前的林家,当然不会有人来问他们要不要承包了。可今非昔比,没看人家三层小楼都盖起来了嘛?

    你让我想想瞧我光顾着说话。那啥,孩他娘,你去给飞文整口饭吃呗。

    还用你说,上车饺子下车面,锅里面条已经煮上了。飞文啊,等晚上的,晚上咱们吃火锅哈。李月娥端着切好的西瓜进来。

    好勒,月娥婶儿您不用忙,又不是外人。我根生爷咋样啊?身体还好吧?我刚就想问了,这前面那火锅店,是我弟弟meimei折腾的?

    林建友给他拿了块西瓜,笑着道,你爷还行,在这儿挺乐呵的。就是今儿个咱出去逛了,他累到了,眼下还在睡呢。一会子你就能见到了。

    那店面是他们兄妹折腾的,我们这些日子里也就在这儿帮忙。我们明天就回去了,你得呆几天啊?

    你也别住招待所了,就住家里。要是有啥事,还能有个照应。

    林飞文啃着西瓜,点头,那行,那我就打搅了。

    打搅啥呀,前面不说不是外人吗?你尽管住着。林建友笑得和善极了,过去林明生没少帮自家。

    嗳,好勒。谢谢叔。

    李月娥在院子里洗青菜,就听到屋里两人在唠家常,一个说我妹子要实习了吧?一个就回还有一学期呢,等来年就得实习然后上班了。

    林飞文就笑着恭维,叔您和婶儿也算是苦到头了。你们是不知道,那村里现在家家户户教育孩子都拿着小鱼举例呢。都让娃子们和他们小鱼jiejie学,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当城里人给家里挣钱。

    李月娥听到这话心里一咯噔。

    她名声最响亮的时候还是刚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年。怎么现在又?这可不是把人高架着嘛,这要是孩子的事被人知道了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林飞文下一句就是:

    对了叔,刚才外面那孩子是谁的啊,怎么叫晨晨带着?

    说到孩子我想起一事儿。就你们走后,村口那林二狗非说上回大旸和小鱼回去带着孩子。还说看着有五六个月大。

    你说他这人真就满嘴跑火车,啥事都能编。不过,您放心,我爹都骂过他了,村里除了那几个好事的,也没人信。

    林建友立刻尴尬语塞了。

    李月娥刚洗好青菜,水龙头都没来得及关。自来水哗啦啦地流着。

    她面色僵硬极了。

    她就知道,她就知道早晚得出事!

    活生生两个孩子怎么可能藏得住!

    今天没人信,可以后呢,难道以后回村都不让榕榕小桐回?

    捂着不如说透了。

    况且俩孩子又不是没爹。

    林飞文察觉到林建友脸色变了,心里也跳了跳,这是咋了?

    他本来也不是笨人,前后一想,就想到问题应该是出在他刚才那番话上,孩子,对孩子。

    可院里那孩子看着确实五六个月大了,大旸才来京都半年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孩子。那剩下

    林飞文猛地瞳孔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