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禁庭在线阅读 - 第195页

第195页

    入冬之后, 天子病笃, 为了可以更好的照料天子。武后将李治请入贞观殿, 亲奉汤水, 除了早朝以外,几乎寸步不离。

    太子李显监国多月,虽说没有什么大过,却也没有什么功绩。半是因为他资质庸碌,半是因为武后不可能让他在这个时候冒出尖来, 树立他应有的君威。

    十二月二十七日,风雪交加,紫微城静如寒窖。

    太医循例给天子诊脉之后,给武后递了个眼色,不敢多说一个字,便跪地叩首不起。

    李治今日的精神却很好,像是已经坦然死生之事,他只是覆了武后的手背,淡声道:“扶朕起来。”声音无力,依旧虚弱。

    武后将李治扶起,一步一步地扶到了贞观殿的龙椅之上。

    李治站在龙椅之前,并没有立即坐下,而是双手扶冠,稍整仪容,这才端然坐了下去,随后道:“媚娘,宣裴炎。”

    武后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陛下,再过半个时辰,宫门便要下钥了。”

    “这是君令。”李治侧脸,看向一旁的媚娘,“把太子、殷王、公主都叫来,朕要宣诏。”他极力把声音说得清晰,就是不想让媚娘以天子病重胡言乱语为由,将他给打发了。

    他强撑这最后这口气,忍耐了那么多个月,就为了今夜给媚娘最后一击。他希望他这最后一招,可以钳制住媚娘的野心,护佑大唐百年长安。

    内侍们不敢动作,纷纷看向了武后。

    武后面上平静无波,点头示意内侍速速传召众人上殿,“速去传召。”

    “诺。”内侍们领命退下。

    武后对着候在殿门外的裴氏与婉儿道:“你们两个都进来。”

    裴氏与婉儿齐步走进殿去。

    “婉儿磨墨,听陛下之令,拟诏。”武后先吩咐婉儿准备,又看向了裴氏,“速去准备两个火盆,这殿中空旷,入夜甚寒,本宫担心陛下的身子。”

    “诺。”裴氏也领命退下准备火盆去了。

    李治听着武后的话,尤其最后那一句“担心”,他只觉心绪复杂,静静地看着武后。

    武后坦然对上李治的眸光,缓缓在他身边坐下,握住他的手,给他暖着。

    暖意透入掌中,李治的眸光变得更是复杂。

    这几个月来,媚娘待他事事上心,但凡他要的,媚娘都一一想法子做到。他与她像是回到了当初,可又谁都清楚,年少时的那些时光是谁也回不去了,临到人之将死,他们还要最后对弈一子,决出最后的胜负。

    最先赶至贞观殿的是太子李显,几乎是踉跄着走入大殿,跪在了龙台之下,他的声音微颤,叩首之后,满心忐忑,“儿……拜见父皇!拜见母后!”

    今夜父皇突然传召,他飞快地回想着这几日办的政务,心想是哪儿没办好,还是哪儿做得过了,让父皇在这样的大雪天里急召他来这里。

    李治最讨厌李显这战战兢兢的模样,皱眉道:“你给朕挺直腰杆!身为大唐储君,岂能说话如此哆嗦!”

    李显听见父皇这一喝,只觉从背心一路凉到了尾椎骨,原本就害怕的他这下更慌了。好不容易直起了身子,全身上下却难以自抑地颤抖了起来。

    “儿……儿领旨。”李显发现,这会儿连舌头都不听使唤了。

    “太子一路赶来,定是冻着了,陛下息怒,等他暖一些便好。”武后给李显打了个圆场。

    虽说这殿中有两个大火盆,可对李显来说,今晚这里比寒窖还冻人,寒意森森地游移在他的后颈上,只要一不留神,怕是脑袋就要滚下来。

    第二个赶至贞观殿的是太平,她早知今日会发生什么,本来离这里最近的是她,可还是等着太子先进贞观殿后,她才快步走了进来。

    尊卑有别,自当储君先行。越是这个时候,她越要注意分寸。

    “儿叩见父皇。”太平先对着李治恭敬一拜,听见李治说的“平身”后,这才面向武后,对着武后行了礼,“拜见母后。”

    帝后有别,这是她故意做给李治看的。

    婉儿悄悄地瞄了一眼太平,瞧她今晚穿着素雅,举止得当,一言一行间皆是皇家风范。想必殿下今晚来之前,是好好思忖过的。

    太平与太子这一对比,李治心中好恶立判。当下便对着太平招了招手,“太平,过来,让父皇好好瞧瞧。”

    “诺。”太平领命走向天子。

    李治牵了太平的手,深望了太平一眼,却一个字都不说,只是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太平紧了紧李治的手,温声道:“父皇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治抿唇,笑容虚弱,“太平有心了。”

    殷王李旦与裴炎几乎是同时出现在殿外,两人等内侍通传之后,得了允准,这才入殿对着二圣行礼叩首。

    李旦实在是憋不住咳意,在殿上轻咳了两声。

    听说四郎一直抱病在床,如今看他病容满面,看来确实如此。

    裴炎如今是中书省第一人,今晚有他为证,李治便不怕媚娘后来矫诏,混淆天下人视听。

    “拟诏……”李治这会儿已经感觉不到殿中的暖意,他吊着最后一口气,开始他最后这一战。

    婉儿提笔沾墨,躬身听诏。

    “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诚,敬保元子,克隆大业,光我七百之基,副兹亿兆之愿。既终之后,七日便殡。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皇太子可於枢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於事为宜。园陵制度,务从节俭。”这些话李治说得极慢,也说得极是费力,越到后来,他的声音越是微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