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力能扛鼎在线阅读 - 我力能扛鼎 第16节

我力能扛鼎 第16节

    事儿闹这么大,如何能善了?一彻查,还有自己的活路吗?

    他急得一头汗,唐厚孜却揣着一肚子新奇,在雅间里参观起来。

    这雅间不大,胜在精巧雅致。桌上那盆梅花竟是用彩色花笺折的,活灵活现,唐厚孜轻轻碰了一下,那朵花苞竟咔擦一声脆响,慢慢舒展成了一朵花。

    他忙缩回手,初以为弄坏了,隔了会儿才迷瞪过来,原来是店家巧思,专门把花折成这样的,心里暗赞了好几声。

    就连茶壶茶杯都有讲究,外壁上头以小豪勾字,多是风流诗句。墙桌上还放着一叠飞花令牌,薄薄的木片个个摩挲得圆润光滑,一看就是叫很多客人爱不释手的东西。

    东西两面墙上还挂了许多幅诗赋。诗有七言五言,装裱精美,寥寥几句,诗作者还会在后边加一大串题附,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在玩什么花令时偶得此诗,贺兄输于我,畅快!畅快!当浮一大白!”

    篇幅大到写了好几页的是词赋,末尾也附着话,原来一群才子在切磋文章时,只有文才最优的那篇才能挂到墙上。赋末盖了好多个私印,是当时一同赴宴的友人。

    唐厚孜定睛去看,嚯,全是坊间有名的大才子。

    唐厚孜平时只顾着念书,还从不知京城里的文人有这等消遣地方,他一双眼睛盯在墙上挪不开了,颇有点心驰神往。

    唐荼荼耳力比他们专注,和岳无忌一样趴在窗前,闭上眼睛分辨街上那些书生的叫嚷。

    有的说“这题出得极有章法,必定是真的试题”。言语间,与牧先生猜得差不多,认定了这套题是真的,不是书商乱印出来骗钱。

    有的质问“学台公然泄题,哪里还有公平”。

    也有慷慨激昂作诗的,负手昂头念了一大段,云里雾里的,半天说不到点儿上,唐荼荼也听不太懂。

    学台门前有几位老先生手足无措站着,劝了这个劝那个,年纪大了,声儿小底气薄,没人听他们的。那位学政大人却没瞧见,不知道是不在衙门里,还是缩着头不敢出来。

    唐荼荼有心听听那几位先生说的是什么,正闭着眼睛细听,突然被岳无忌扯住了衣袖,抓着她晃荡:“荼荼姐,那是我堂哥,哎!堂哥——”

    唐荼荼睁眼去看。

    他堂哥和岳家几个兄弟都在,站在衙门大门边上慌张望着。都是个儿高、人瘦、眉清目秀的公子哥,却因为参与了买题一事,各个缩头塌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做贼心虚。

    岳无忌朝着那头挥手叫唤,半个身子都探出了窗外,唐荼荼抓着他后襟提溜着,怕他一个跟头栽出去。

    街上书生太多,他那堂哥是听不着的,岳无忌拔腿就往楼下跑。

    唐荼荼和唐厚孜对视一眼,无奈地跟下去了,还给岳无忌结了账。这文社花销实在是贵,就叫了一壶茶一盘点心,唐荼荼的荷包立马瘪了一半。

    站在楼上时只觉得人多,出了文社才知道人有多多,街道上已经没了落脚的地。

    唐荼荼底盘儿稳,还好些,岳无忌和唐厚孜两个瘦猴,被挤得脚都快要沾不着地。岳家两个书童张开双臂护着他家少爷,也是前摇后晃。

    书生们群情激奋,吵嚷声几乎要掀了天。

    “哎哟,少爷少爷!”

    “都是读书人,这么闹成何体统!”

    “徇私舞弊的都该死!”

    周围乱糟一团,唐荼荼被踩了好几脚,她一把扯住哥哥和岳无忌,把他俩拉出了人群,挑了这附近最高的地儿——一座讲学坛,站了上去。

    旁边有书生指着她斥“你是什么人,只有当世大儒才能站到坛上”,被唐荼荼瞪了一眼,不敢吭声了。

    唐荼荼越过岳无忌,指挥起他家的书童,“你们少爷这里我看着,你俩速去报官!别找杂伍,直接去京兆府,就说学台门前围堵了三五百学子,已经开始聚众斗殴了。”

    书童急了:“唐小姐,这哪儿有聚众斗殴的?这不是报假案吗!”

    唐荼荼一指唐厚孜脸上还没消肿的淤青:“什么报假案?这不是斗殴伤么,快去报官!”

    这不是前两日被自家少爷打出来的么……书童脑子一灵光,拔腿就往京兆府跑。

    他二人跑后,没半盏茶工夫,在场的学子竟真的越闹越凶了,朝着学台大门涌过去。

    学台是学政衙门,从来不是什么机要之地,里头一群文官,一群编书的老儒,年纪都大了,没一个当用。八个守大门的衙役也都是脑满肠肥的废物,遇此惊变,竟没一人知道关门。

    学子聚成黑压压的人潮,人挤着人往大门涌。再朝两边街口看,目之所及全是儒袍冠帽,聚来的学子越来越多了。

    北面的晨光明晃晃地灼着眼,晃得唐荼荼眼前黑了黑,她许久没犯过的恐慌,也被这黑压压的一片人潮唤醒。

    这样闹下去,必定要生祸的。

    她定了定神,拉着哥哥和岳无忌叮嘱:“别乱跑,在这儿等我。”

    “荼荼,你……荼荼!”

    唐厚孜还不等出声问她要做什么,就看着meimei跳下讲学坛钻进了人群,挤出了一条够她通过的缝隙,后头的学子飞快堵上,一眨眼就把她埋进了人堆里。

    唐荼荼借着个头矮的便宜,从侧面钻进学子群里,劈手抢过了一名衙役手里的杀威棒。

    身边人声鼎沸,已经分不清谁是谁。

    “寒窗苦读十六年,竟比不上十两雪花银,这官场的路倒是好容易走!”

    “甲辰年舞弊大案,查出夹带答案者七十余人,通通判了斩头呐!”

    “老朽今年已经五十啦!五十啦!还是一个秀才,全是这些狗学官害我至此!”

    盛朝重文,立国一百四十余年,至如今,私塾、县学、府学开遍天下,说满国百姓中读书人占了十之一二也不为过。学风昌盛至极,连乡野农夫都以会写大字为荣。

    读书人越多,科考的录取比例就越低。童生试、府试、院试、乡试,一层一层地往下刷,至死不入秀才门的也多得是。

    为了限制寒门学子入官场的数量,为了维持门阀士族的官运,为了各省道府的高官位不被这些寒门学子占尽,只能越来越严苛地往下刷人,优中择优,人才中择奇才。

    而秀才与举人,又是官与民之间的最后一道坎,过了这道坎,人生大道才能在脚下展开。

    久不入门,天下读书人积怨已久。

    而学台这么薄薄两扇门,仿佛就是秀才离举人的最后一道阻碍了,推开它,掀翻这腐败的学政,大道就在脚下。

    书生们摩肩擦踵,如潮水一般朝着府门涌过去,疯了似的把衙役摔到两旁,推倒门前劝阻的老学究,就要往学台里闯。

    正此时。

    一根杀威棒从天而降,以锐不可当之势横在了府门前,冲在最前头的几名学子当胸撞了上去,直撞得胸口窒气,一个趔趄,仰面往后头倒去。

    唐荼荼面无表情地把杀威棒穿进两侧门环,瞪大门里的衙役:“还不关门!”

    衙役们如蒙大赦,忙站成一排,努着劲儿关上了大门,把剩下的学子拦在了学台门外。又听到门外的胖姑娘隔着门喊了一句:“已经报案了,等京兆府来了再开门。”

    等一群学子再看,堵了他们门的那姑娘竟没影了。

    唐荼荼也没一夫当关的能耐,一棍子挂上去,听到大门内挂起了门闩,立马跑得不见影儿了。

    闹哄哄的学子继续涌上去,都红了眼睛,砸门的、翻墙的,彻底没了理智。

    朝阳大盛之际,一道尖厉鸣声从北面而来,刺破了整条街。北面有铜角金钹之声嘹亮高亢地唱起来,随着朝阳贯透人群,瞬息间压制了这一场闹剧。

    闹事的学子都愕然回头望去。

    一队金吾卫策马扬鞭穿过长安街,为首的武侯高举一只金黄卷筒,运气长喝道:“圣旨到——”

    第18章 (本章大修)

    圣旨来得快一步,紧缀在后边的是京兆府衙役,数百名衙役一路以刀背格开人群,勒令街上的学子退避到两旁文社和书铺中,从街口到学台府飞快地清出一条路来。

    前头京兆尹骑着马开路,引来了一辆四驾齐驱的马车,龙蟠车篷,乌木为壁,四匹雄赳赳的大黑马拉着车行来了。

    车上的人衮冕俱全,衮服上纹着的四条龙可比那卷圣旨灼眼得多。

    两排衙役负刀长喝:“迎圣旨,跪——”

    满街的学子都没回过味来,被这一声长喝才唤清醒,跪在地上,不敢直视。可惜人挤着人,行不了大礼,几乎全都是脑袋抵着前一个学子的背跪的。

    唐荼荼站得偏,早在一群书生砸门的时候,她就早早跑到了路边。借着周围人多,还各个比她高,唐荼荼跪得并不实在,她是曲着腿蹲在那儿的。

    也不知道是她胖,还是因为她穿的衣裳比周围学子鲜艳,晏少昰一眼就从人群中瞅着了她。

    他扯了扯唇角,提袍下了车,硬是绕了个小弯,从她身边缓步行过去。

    大门前的学子跪了一地,全低着头,无人敢看,晏少昰长袖挡着手,在唐荼荼脑袋顶上重重拍了个爆栗。

    撂下淡淡一句:“哼,你倒是爱凑热闹。”

    唐荼荼:“……”

    她抬起头,望向了二皇子。明明那晚上已经看清他长什么样子了,眼下,唐荼荼瞳孔还是不由地亮了亮。

    面容冷峻,行事端方,这一身朝服威风凛凛,与他相得益彰,当得起天家气象四字。

    外边这么大的动静,那位学政大人总算是出来了,叫衙役搀扶着,连走带跑地赶来,分明是平地,他却走得深一脚浅一脚,明显腿软得厉害。

    “恭迎二皇子殿下!”学政大人一个叩首拜倒在地上,痛声道:“微臣昨日中了暑气,一大早头晕脑胀,饭也没吃,方才一听这些学子受刁民挑唆来闹事,微臣急得两眼一黑,晕了好一盼,这才醒来。”

    晏少昰垂眸瞧他,和和气气笑了声:“那冯大人再歇歇。”

    冯大人叫他这脉脉温和的声音给蛊惑住了,总算能喘匀气,撩起官服袖子擦了擦满头的汗,退到了一边去。

    晏少昰扫向传旨的武侯,那武侯便恭恭敬敬展开圣旨,声音洪亮地念起来。

    这圣旨写得并不晦涩,唐荼荼勉勉强强能听得懂,刨开开篇那几句繁文,后头说的是——“这次乡试试题交由翰林院和国子监重出,两边各出五道,题出好,即刻封入密匣中,由学政钦差带入各省;拟题人住进外廷统一监管,乡试结束前不得出入;各省开考时,开题匣,择其中六道。”

    这就保证了第二套题的万无一失。

    停了两息,等学子们喧哗完了,武侯又念:“学台徇私泄题,上不敬天地君,不敬圣贤师,下不敬天下学士。学政冯炳,数罪并罚,判斩立决;其余泄题、卖题者,交由大理寺立案彻查,严惩不贷。念在太后华诞在即,买题者不予追究,切记警醒,不可再犯。”

    那位冯大人愣愣听着,听到“斩立决”三个字,一时间天旋地转,软在了地上,只哀哀叫了声“微臣有罪”,哀呼声遽然变了调,成了一声凄厉的:“殿下——”

    后半声凄惨至极,浑不似人声。

    唐荼荼猛地抬头去看。

    那位穿着衮服赶来的殿下手中刀光闪过,冯大人的脑袋转过了个诡异的角度,一片血雾骤然喷洒在学台府门前。

    那片血雾绽开时,唐荼荼怔怔看着,竟忘了闭上眼。

    衙门前围着的学子也都被震慑住了,跪在近旁的书生们惶恐至极,连滚带爬地往后躲。一片惊呼之后,人群喧闹地议论起来。

    不知是谁领了个头,学生们铺天盖地地喊着“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喊声如潮水般从街头涌到街尾。

    衙役将那软成烂泥的尸体拖走了,沿着街一路走出去,送上囚车示众。

    唐荼荼仍呆呆望着冯大人的尸体,两个衙役也不抬不背,只叫他双腿拖在地上,像拖着个烂麻袋,一路游街示众,毫无做人的体面。

    她一个寒战,忽然抖得厉害,从头发丝一路冷到了足尖。

    她猜得没错,杀几个老学究快速平息民怨,泄题的事儿就能掀过去了,这些拟题的先生手脚不干净,要么多年来给自家子侄泄题,要么是知情不报的同犯,杀得不冤。

    可却没有想过是这样的……没有查案,没有判刑,没有下狱,没有伸冤……什么流程都没有,在数千学子面前,拔刀就斩。

    明明他前一刻还在戏谑她“爱凑热闹”,嘲讽那位冯大人“再歇一歇”,怎么转眼就能提刀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