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在线阅读 -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78节

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78节

    虽说有了正式官位前后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可看到这昭示着身份的补服,心中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向来沉稳内敛的周尧姜,也忍不住走到两个托盘前,把里头的官服行头展开来。

    两个托盘里都是绯色的锦袍,前胸后背缀着仙鹤补子,这清楚明白地向世人昭示着他们三品大员的身份。

    (若非郡王无意称帝,目前只以王国建制,所以所有的官品比起朝廷的都往后挪了一级。他们的官位等同尚书,其实应该是二品大员。)

    托盘里头,除了补服还有绶带与官帽,两者之间除了尺寸大小不同,其他全都一模一样。

    自古都是男为尊,女为卑,可如今她和父亲同朝为官,还一样的品级,如何能让人不心中激荡呢。

    “我和爹的官服毫无二致!”

    周尧姜笑容含蓄,眼中却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周如植却板着脸严肃地道:

    “尧姜,戒骄戒躁。你要明白,这是郡王有意提拔,才让你年纪轻轻就位列三品,往后你要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才对得起郡王的这份知遇之恩!”

    周尧姜闻言也肃穆了神色,郑重道:

    “爹放心,女儿一定不会辜负郡王的厚望!”

    她心里很清楚,她的功绩远不及父亲,在朝中几乎没有威望可言。

    没有郡王强势地一锤定音,她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这么快就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三品大员的,甚至连站上朝堂都难。

    郡王如此看重她,愿意相信女子的能力,愿意拉拔天下女子出泥潭,她便绝不会让郡王失望。

    哪怕今后有再多的阻挠与困难,她也一定会带领手下的姐妹们冲破荆棘,做出不输于父亲的功绩。

    “那便早些去休息,明日上值可别迟到了。”

    周如植嘱咐道,女儿掌管教育,如同学政,要处理的公务并不比自己少。

    待女儿们都回房休息了,周如植这才把官服放在了妻子的灵位前,不再遮掩脸上的欣慰与骄傲。

    女儿年纪轻轻便步入朝堂,身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他便难免以对待儿子的严厉方式来对待她。

    也唯独面对挚爱的妻子,他才不再掩饰自己心中的喜悦。

    “瑾娘,你看,三品官服,位同尚书,不仅是我,还有我们的尧姜,也被封为三品大员了。”

    “你要是在,一定会很高兴,看以后谁还敢说我们只有女儿不能支撑门户!”

    当初,哪怕妻子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却依旧因为只生了两个女儿饱受非议。哪怕她从不说出口,他也依旧能感受到她心中的压抑不安。

    所以,他和妻子一起,将大女儿尧姜当男儿一般教授四书五经人情世故,让她满腹诗书,性格也比一般女孩更刚强通透,为的便是让她将来可以不必因为没有兄弟而被人欺辱,甚至能稍微保护一下她的meimei。

    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遇到郡王这样开明,用人不拘一格的主公,让他的女儿哪怕历经磨难屈辱后,还拥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如果妻子还活着该多好,看到女儿的成就,也一定会为女儿骄傲。以妻子的学识,甚至未来还可能成为女官,会如女儿一般,绽放自己的光芒,每日都神采飞扬。

    可惜,没有如果……

    瑾娘终究是看不到如今的美好生活。

    周如植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却依旧早早就去了衙门。

    妻子不可能死而复生,他如今能做的,也只有带着女儿们过好剩下的人生。

    郡王对他们周家如此看重,给了他的女儿截然不同的锦绣前途,他便要肝脑涂地回报郡王。

    来到衙门没多久,便接到了郡王府的传唤,周如植没有耽误,立刻骑马赶到了郡王府。

    李洵因为甜菜养殖试验成功,心情很好,一见周如植这得力干将就露出了笑意。

    “周司农,快坐,本王跟你说个好消息。”

    难得见郡王如此喜形于色,周如植也有些好奇:

    “不知是何喜事?”

    李洵便将甜菜养殖的事情给他说了一遍,周如植立刻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巨大价值,眼中露出激动的神色:

    “以往竟没想过甜菜还能有此等妙用,这作物如此高产,若在郡王治下全面推广,必将促进养殖业突飞猛进,以后郡王治下的百姓,可就再也不愁没rou吃了!”

    百姓不仅吃饱穿暖,甚至还不缺rou食,这等国泰民安的景象,就是前朝最有名的盛世也不可能做到。可如今,只要推广了甜菜,便可能让百姓过上旷古未有的富足生活!

    “正是如此。所以本王今日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安排下去,今年夏收以后,在本王治下所有适合种植甜菜的郡县都推广甜菜种植。每户种植面积最好能达到两亩以上,以此推动全境百姓养猪养羊,增加治下rou食供应。”

    这短短几句话里,便蕴含了很多工作。

    首先便是对土质的研究,郡王治下几个中原郡县,并不是所有土壤的干湿条件与肥力都一致,为了满足甜菜的生长环境,很可能每个地方采用的耕种方式会有所区别,甚至有些地方不一定能种植甜菜。

    不过,这些都是接下来几个月里他可以慢慢调查的。如今要紧的是另一件事。

    “郡王,若要全境养殖猪,羊,恐怕未必有足够的幼崽。而且猪,羊幼崽不比种子,价格昂贵,只怕许多百姓不愿采买。”

    李洵对此倒是早有想法:

    “羊崽不用愁,直接从北戎牧场运来便是。猪崽,尽可能自主繁育,不够的便向财政部要钱,从大启其他郡县采买。”

    “至于百姓不愿买幼崽,你与宣传营联系,叫他们想办法调动百姓养殖积极性。除此之外,首次养殖,可向官府半价申领幼崽,年底上交猪羊rou抵扣幼崽半数价款,若不能上交等价猪rou,则需返还官府全部幼崽款项。另外,中原郡县前三年养殖,均可免征养殖税。”

    他如今不缺钱,拨款发展养殖业是完全没问题的。

    周如植一一记下,又听李洵吩咐道:

    “对了,甜菜能养羊,那便值得在草原推广。这方面你得抓紧时间研究一下,最好今年能在草原地区也种上甜菜。”

    来一趟郡王府,便被郡王丢了一箩筐的事情,饶是周如植再醉心于农事,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也干不完这么多事。

    前头那些他都老老实实应下了,就最后这条,他是真的接不下了。

    “郡王,今年要在草原推广甜菜种植恐怕很难,臣手中的人手,调研与安排中原地区的种植养殖便有些吃紧了,再加上广袤的北戎草原,实在是……”

    他的话没说完,李洵却明白了其中的未竟之意。

    各衙门的人员扩招,迫在眉睫。

    只是,这种能写会算,还能理解周如植意思,记录研究各地土壤数据,帮他做预算规划的专业人才,远不是军中刚刚脱盲的士兵能胜任的。

    这种事上,还是要有知识储备与算学能力更强的人才方能满足要求。

    李洵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些从小专注科举的读书人。

    说起科举,后世便容易有刻板印象,以为录取的都是些只会钻研四书五经的书呆子。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科举科目涉及算学,还有策论,律法等,在每个方面没有深厚的造诣,没有很广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根本考不上秀才以上功名的。

    论知识储备与算学能力,这些读书人确实远远超过普通人。

    “再等等,本王过段日子给你招些人手。”

    据情报营汇报的消息,大启境内的其他郡县,有不少读书人都准备来投奔于他,等人到了,举行一场招聘考试,或许就能填补一些人才空缺了。

    第135章

    目前人事部大令一时间找不到合适人选, 便是暂时由总长林德康兼任的。

    林德康曾经做了很多年的吏部尚书,对于官吏的考评,任免轻车熟路。唯有招聘一事, 他没干过。

    因为朝廷那边的招聘就是科举考试,一向是由礼部主持的。

    事关第一次人才招聘, 还没有具体章程,李洵便只好亲自带着他们走一遍。

    因为只有他自己才最明白,究竟要怎样才能找到目前急需的实用性人才, 所以这次招聘的考核内容, 必然不可能只是单纯的科举考试。

    鉴于七部目前基本上都缺人,李洵便传信给各部门的负责人,让他们各自计算一下自己部门需要的人手数量, 对人才的要求, 具体到每一类岗位。

    当然, 目前的招聘范围有限,且总得给后面的人多留点胡萝卜, 不可能一次性满足所有部门的全部人手需求, 只能以最低限度来招考。

    三日后,他便举行了一次中枢七部负责人外加肃城郡守的小朝会,与众人一起具体讨论,制定总体的招聘章程, 以便对外发布。

    首先,因为要招聘的是实用性人才, 那考试内容方面, 便主要分为算学, 律法, 杂学与策论四个科目。

    其次, 招聘章程里头还得包含考试的日期与流程。

    目前要人要得紧,但也要考虑到是否能有足够的人来参加考试,所以考试日期定在一个月以后。

    “丑话先说在前头,本王治下的考试,务必保证公平公正,是以,考试之后,本王会亲自再举行一次殿试。到时候,若发现考生有舞弊之嫌,必将追究其亲友。哪怕不像朝廷一般流放连坐,但撸官,挨板子与牢狱之灾,本王是不会手软的。”

    众人连忙应是。

    一些原本心里想着为亲友走后门的,心中也在衡量着利弊得失。

    郡王的意思很明白,舞弊者一旦被抓,必然会严查其背后的关系网,到时候他们身为亲族必然受到牵连。与其如此,不如好生准备,下次再考。

    反正郡王都说了,目前只招最低限度的人选,以后还会再招。

    有了这警告在先,又是第一次招考,李洵亲自主持,没有人再敢想着走什么歪门邪道。

    接下来,李洵又进行了出题任务的分配。

    算学和策论,他都打算亲自出题。律法与杂学,则交给林德康,周应亭与周如植三人去讨论。

    等出好了题目,则由肃城府衙下的印刷作坊进行印刷。

    为防舞弊,所有作坊工人,在考试前都不得离开作坊。

    而接下来的报名登记,由人事部负责,考场秩序维护,由郡王府护卫营负责,考场监考官与阅卷官,则在考前十日再行指定。

    所有章程讨论明白,李洵便让人抄写了几十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治下的各个郡县。

    这一次,附近几个属于大启的郡县也没放过。

    有了五百里加急的传送,短短三天内,这张招考启事便贴满了附近方圆一千余里的郡县。

    这是头一次,李洵对周边大启的郡县展现出强势的态度。

    负责张贴告示的士兵队伍直接在城下喊话:

    “传慎郡王令,借贵城公告栏一用!若有不从者,郡王不介意让属下的武将们带兵亲自来贴。”

    意思很明白,谁敢不让张贴,慎郡王便会发兵来讨伐。

    这些郡县基本上都只得一两千人的厢军,哪里经得起慎郡王手下强兵的攻伐。

    周边几个郡县,平日里本就很惧怕慎郡王,如今面对慎郡王明晃晃的挖墙脚行为,自然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不仅慎郡王治下几个郡县的读书人看到了这份招考启事,连周边大启郡县的读书人也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