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玄幻小说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在线阅读 - 第45章

第45章

    吕泽、吕释之:谁给他胆子调戏我们meimei的?这口气能忍下去的都不是人!

    气氛在压抑中逐渐沸腾。

    【事情到了刘恒的手上愈演愈烈,匈奴对汉朝的侵袭在文帝手上达到了汉初的巅峰。总计三次大规模的深入侵扰,“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以至于“烽火通於甘泉、长安”。

    皇帝竟然还要在都城长安周边的细柳、渭北棘门、霸上布防“以备胡”,想要亲征击胡都被群臣劝谏乃至于皇太后力阻而拦下,汉军驱除入寇的匈奴竟然还因为缺少战马,缺少骑兵而不得不“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说实话,讲到这里我都要替刘恒抹把眼泪了……文景真不愧是相互成就的父子,就连倒霉这一点都有点不相上下的意思在了。】

    刘邦的胸腔跟着天幕的叙述起起伏伏地上下,看着后世匈奴的嚣张之景,怀疑自己之前那么久因为后世儿孙的争气而生出的喜悦都是得给现在的火气还回去的。

    他这样被气得几乎快背过气的状况也吓到了周围的几人——更准确一点,吓到了萧何和韩信。

    萧丞相到底不像刘邦那样与后世子孙达成了隔着时光的共情,站在局外看还能多保持几分冷静,更为关注刘邦身体状况的他几乎安抚的,在刘邦背后的轻拍就没停下过。

    而韩信就更为直白,整个人其实本来不是外放类型的将军,看了刘邦这副模样都害怕,罕见地在没有多少谋算的前提下开始给刘邦打包票:“这回有臣在,臣不会打输给匈奴的。”

    “陛下确实不用过于忧心,汉匈国力虽然此刻已经无法立即扭转,但到底名将尚在,兵戈未罢。沉稳应对尚且无妨。”

    就连张良都不由出言,就怕这五十几岁的老头了,一口气没上得来又把自己气短命了。

    刘邦强行逼迫自己闭了闭眼,缓缓才放松下来,吐出一口气:“朕知道了。朕没事。”

    【当然,文帝不愧是文帝,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也不是束手就擒。

    他选择听从晁错贾谊等人的劝谏,“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通过行政命令鼓励人口和粮食向边境流动,并鼓励养马,通过增加边境防卫力量继而努力保持边境和平。

    总体而言,虽然依旧有憋屈的地方,也没办法大举反攻,但大体上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态度。

    这样的措施虽然在文帝时期还看不出来什么特别有效的成果——因为采取的时候已经是文帝后期了,却为景帝时期汉朝对匈奴政策的初步变化奠定了基础。】

    刘恒:……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没关系,早点知道匈奴在我手上会这么嚣张,可以早点预备预防——“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还有鼓励养马是吧。

    默默在预备施政记录本上加上几笔。

    【我们之前讲过,景帝初年的时候,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在初期一直沿用的是和亲政策。

    可是我们刘启陛下那小暴脾气,布义行刚的皇帝怎么能真的一直忍气吞声忍到最后啊?

    随着文帝给他留下的家底通过他的税制改革逐渐回流进国库,对朝政的控制力也逐渐加强,终于兜里有钱,手里有人的刘启果断选择对匈奴发难。

    ——自中元二年匈奴入燕之后,“遂不和亲”。

    对,汉初终于支棱起来了!汉初也不是一直都在和亲的!

    这一次断绝和亲的时间将近十年,从景帝中元二年一直延续到了刘启去世,刘彻登基初年。一直到刘彻因年幼无法亲政,朝政为窦太后和军功集团第三代所把持,才复谈和亲之事。

    不得不说,看到这里我就忍不住再感叹一句刘启的识人之明啊。

    他一死,失去了一个强硬领导,又没有一个新的硬骨头顶上的汉王朝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窦太后主政那几年就可以看出来了。

    这还是刘彻正常继位,只不过是没办法亲政而已,就已经有软骨头再行和亲了。要是刘荣继位……那估计一辈子都别想再像他爹那样拒不和亲,更别提像武帝那样一雪前耻了。

    这十年也是汉匈实力对比扭转的重要转折点。】

    遂不和亲?遂不和亲!

    一雪前耻?一雪前耻!

    刘邦当场表演了一个老泪纵横:“好啊!刘启你干得好啊!脾气暴一点怎么了?对待匈奴人就不该和他们客气!彻儿你干得更好啊!!你爹选你就是老天保佑我们老刘家,上天厚汉啊!!!”

    “——这种耻辱就不该存在!”

    他说的杀气森森。

    —

    刘恒比他爹更幸运一点,可以夸夸的对象之一就在自己手边。

    于是他又把亲儿子抱了起来,这一回是真的破功了,沉稳如他都把儿子抱的死紧,言词间带上了哽咽:“干得不错啊,挑的继承人更是真的不错啊!!”

    王娡是吧,他记住了,视频放完他就去找王家下聘礼。窦姬日后搞事是吧,放心他会把一切打理好的。

    绝对不会让好大儿被孝道束缚,更不会让宝贝孙子受委屈!

    能打匈奴的就是好子孙啊!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对景帝时期匈奴的入寇情况,简单的概括为“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并将这样的功劳归功于“如故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