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302节
就算是把沈毅放在孙太后那个位置上去,如果没有两世记忆加成,他沈某人多半也会成为一个保守派,一切以皇位传承要紧。 想到这里,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皇帝,开口道:“陛下……这造船造炮的事情,臣只是稍微提了一嘴,既然朝廷已经有成例,由兵部跟工部负责船炮,那么地方上造船的事情……” 说到这里,沈毅抬头看了看皇帝,小心翼翼的问道:“要不然……算了?” 小皇帝愣住了。 他知道沈毅是个能言善辩之人,他已经做好了被沈毅说服的准备,然后再带着沈毅去坤德宫劝服母后,这样沈毅在之前那封信里写的构想,将会逐步完成…… 而现在,沈毅却要放弃了? 小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他抬头看向沈毅,皱眉道:“沈卿是觉得让地方造船炮的想法不可取,还是觉得这个想法行不通?” 不可取的意思是,方案有问题。 行不通的意思是,方案通不过。 沈毅微微低头道:“陛下,臣觉得这件事干不成。” 皇帝再一次皱眉:“既然你觉得干不成,为何还要给朝廷上书,还要给朕上书?” “在沿海成军,是陛下您的意思,有了陛下的首肯,我等尽心竭力去做,才勉强做出了一些成绩,可如果有些事情,连陛下您这里都有些犹豫,那么且不说能不能推行下去,即便推行下去啊,朝廷也可能迫于种种压力朝令夕改。” “与其平白耗费人力物力,不如就当这件事从来没有人提过。” 沈毅躬身道:“陛下,我抗倭军已经在沿海数次大败倭寇,即便没有坚船利炮,相信假以时日,倭寇也不敢再登陆我大陈国境,若照此说,东南倭患便可以算是结束了。” “陛下清理倭寇的想法,也算是大功告成。” 被沈毅夹枪带棒的话一说,小皇帝明显脸色不太好看了,他抬头看着沈毅,怒声道:“朕要的不止是平息倭患,朕要的更是一支精锐的水师!” 他看着沈毅,目光灼灼:“沈卿,你这番话已经说动朕了,等再晚一些,朕带你去坤德宫给母后请安……” 提起太后,这位小皇帝脸上,也闪过了一丝畏惧。 沈毅把小皇帝的表情看在眼里,他缓缓说道:“陛下,这天下姓李,您才是咱们陈国的皇帝。” “臣以为尽孝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碰到国家大事,陛下不必不敢说话。” “这种事情,如果陛下想争,臣自然可以作陪,但是要争,也只能陛下自己去争。” 沈毅沉声道:“陛下不去争,我等臣子,如何能与太后娘娘去争?” 小皇帝沉默了。 甘露殿里,皇帝陛下默默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他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重新看了看沈毅,自嘲一笑:“这读过书的,就是不太一样,骗也不好骗了。” 说完这句话,皇帝默默的说道:“朕对沈卿出去这几个月发生了什么很是好奇,这样罢,反正你也回来了,就在这甘露殿里,朕问你什么你说什么。” 沈毅点头称是。 就这样,皇帝陛下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详细问了沈毅不少关于抗倭军成军的过程。 这些都是沈毅亲身经历的,回答起来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他神色从容,一一作答。 把该问的问题问完了之后,皇帝就又沉默不说话了。 甘露殿里,气氛陷入了些微的尴尬之中。 皇帝陛下消化了一番沈毅说的话之后,他看向沈毅,问道:“给你几个火器作坊,再给你建几个船坞,你就能保证比工部兵部做的要好?” “臣……” 沈毅实话实说道:“不能保证。” “很多战船,本身已经足够精巧,我朝火炮,也已经非常成熟,老实说,这些东西到了地方上之后就,未必就会比六部做的更好,但是……” 沈毅沉声道:“但是陛下,六部的老爷们,每日坐在衙门里,出入乘轿,往来贵人,就连京城工部兵部的匠人们,也见不到沿海倭寇登陆的惨事,不知道倭寇是个什么打法。” “臣觉得,这些作坊到了地方上之后,最起码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造,这样的话,对于整体战力,肯定是有提升的。” 沈毅沉声道:“目前,臣就有一个构想,那就是尽可能的把火炮做小一点,射程尽量长远一些,然后再列装战船。”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这个时代的战船上,是有火炮的。 但是必须得是那种大船,而且火炮的性能也就那样,大多数的时候,也就是听个响,真正决胜负的,还是短兵相接。 “有了坚船利炮,抗倭军方可以出海剿匪,方可以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倭寇这个祸患。” “什么时候,抗倭军有能力荡平倭寇……” 沈毅低头道:“那时,陛下便拥有一支上得了台面的水师了。” 不得不说的是,沈毅很会拿捏皇帝的心思。 当听到这句“上得了台面的水师”,皇帝陛下眼睛一亮。 他太需要这个了。 因为他看赵阀不爽很久了,非常需要有一支可以代替,最起码是短时间内代替的水师。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低头喝了口茶水,然后又放了下来,他看向沈毅,突然岔开了话题,问道:“沈卿,你母亲性格如何?” 沈毅一愣,随即低头道:“回陛下,臣母早逝……” “不过她老人家性格是很好的。” “唔……” 皇帝揉了揉自己的太阳xue,缓缓说道:“上回你便提过这事,朕给搞忘了。” 他有些散乱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你从温州府好容易回到建康,干脆就在家歇几天,养养身子,回去之后闲来无事,就把你的想法详细写在奏书上,两天……” 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嗯……三天罢,三天之后,你再进宫一趟,朕带你去坤德宫见母后。”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了一眼神色坚毅的皇帝陛下。 他心里明白。 皇帝已经准备直面自己的母亲,拿回一部分属于他的皇权了。 最起码是在这一次抗倭军的事情上。 他要做一次真真正正的皇帝。 第四百六十一章 心照不宣 从宫里出来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当沈毅离开皇宫的时候,迈步行走在皇城里,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宫城。 不得不提的是,宫里的这位小皇帝,虽然有时候有点小任性,但是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皇帝。 他的上进心,表现在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很强势的从朝中两个老宰相手里,要回了属于自己的天子权柄。 更表现在,他不会踏踏实实的当一个富贵皇帝,不甘心久居齐人之下,于是乎他在想办法让自己,让朝廷强壮起来。 而现在,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准备试探性的,跟自己的母亲大声说话了。 离开皇城之后,因为一路骑马很是疲累,沈毅回到家里之后,简单洗漱了一番,便躺在床上沉沉睡去,第二天上午很晚,他才从床上爬了起来。 这天,沈陵夫妇都没有出门,而是抱着他们已经在咿呀学语的儿子沈昭,在前院里玩耍,沈毅上前,把这个沈家第三代的孩子抱了起来,让他开口叫七叔。 可惜小孩子实在太小,爹娘都还叫的不太清楚,自然是没有办法开口叫她七叔的。 逗了会小孩子之后,沈毅把孩子递还给了三嫂林氏,笑着说道:“这孩子看着就机灵,一定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再过几年读书蒙学了,让小弟教一教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这些夸人的话,自然都是父母爱听的,沈夫人林氏听到了这番话之后,先是笑得合不拢嘴,然后有些嗔怪的看了沈毅一眼,轻声道:“七郎原先不是说要收这孩子做学生么?怎么现在又要让老九教了?” 沈毅哑然一笑。 “实话不瞒嫂子,我家那个小弟,论读书比我有天分得多。” “让他来教,肯定比我教的好。” 沈毅微笑着说道:“不过嫂子若是一定要我来教,那也没有什么问题,过几年我这个当叔叔收下这个学生就是,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沈夫人笑了笑,没有接话,而是问道:“老九明年也要到建康来了罢?” “嗯。” 沈毅默默点头,开口道:“他现在已经是生员了,只是明年才有乡试,要明年才能来建康了。” 今年是洪德八年。 沈毅是洪德七年中的进士,但是却是在洪德六年中的举人,乡试会试都是三年一次,因此下一科乡试是在洪德九年。 沈夫人由衷感叹:“四叔真是好福气,昭儿将来要是有你们兄弟俩两三分聪慧,我这个做娘的便于愿足矣了。” 沈毅上前捏了捏这孩子的脸蛋,笑道:“说不定这孩子将来大有出息,给嫂子挣一身一品二品的诰命回来。” 沈夫人被这句话说的满面红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七郎又来取笑。” 沈毅跟三嫂说了几句闲话之后,便从前院出门去了。 因为他约了人吃饭。 离开了沈宅之后,沈毅一路走向秦淮河,最终上了秦淮河畔的邀月楼二楼,在邀月楼二楼的雅间里,一个年轻男子已经等了一会儿,见沈毅走进来之后,这个年轻男子站了起来,满脸笑容,上前搂住了沈毅的肩膀,很是亲热:“在台州府温州府大发神威,剿灭倭寇无数的沈司正,亲自总算是被我给碰到了。” 沈毅也笑了笑:“跟着钦差混日子而已,师兄莫要取笑。” 能被跟沈毅关系这么亲近,并且被沈毅称为师兄的,建康城里,也就只有张简张易安一个人了。 此时,这位原先的江都县令,已经任满三年,被顺利的调回了建康,由地方官无缝切换为京官。 两个人坐下来之后,沈毅看了看张简,微笑道:“这些日子在沿海颇为忙碌,只听说师兄被调回了建康,却不知高升到了哪个衙门?” 张简伸手,一边给沈毅倒酒,一边懒洋洋的说道:“太常寺。” 沈毅接过张简递过来的酒杯,笑着问了一句:“太常寺少卿?” 张简白了沈毅一眼,跟沈毅碰了一杯,没好气的说道:“老头还在中书,我也不可能做到那个位置上。” 他一杯酒喝下肚,才伸了个懒腰:“寺丞。” 太常寺丞,正六品官。 这个品级看起来不高,但是要知道,张简是从地方调到朝廷来的,按照地方官跟京官的代差,他调到朝廷来只要不降级,那就是升,更何况他是直接从地方官的七品知县,升到了六品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