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75节
书迷正在阅读:明末大军阀、沉迷吃瓜的我泄露心声后全家炸了、穿越九零年代、凑数的队友竟是高手[电竞]、不虞之地(强取豪夺 1v2 男替身 包养)、兰之猗猗、魔系法师的作死之路、二次元游戏:开局加入远月、征服原始人、驭劫
京极高光连忙说。 石森、昆四响看着被明军水师追得溃不成兵,已是越来越少的水军,也清楚凭借着这点水军力量还不足以对抗大明水师,连忙安排军士在海滩上层层布防,只要明军敢上岸,就趁他们立足未稳,冲杀他们! 京极赖看着壹岐岛,距离海岸港口只有不到三十丈了,就在此时,身后接连传出惨叫声,再回头看时,船上其他人都已被射杀! 郑淮再次拿起了弓箭,冷冷地瞄准了京极赖,京极赖抓起一具尸体当做盾牌,可这样不是办法,没有人划桨,小船很快就会被明军水师给追上! 京极赖咬了咬牙,推开尸体跳入大海! 郑准放下弓,眯着眼看着海面,一点都不着急地等待着,京极赖的脑袋冒出来一下,郑准也没动手,看着京极赖不断游向壹岐岛。 一刹那,郑准抬起弓,瞬间拉满,长箭飞出,掠过海面,直扎入海水之中!海水染红,京极赖的尸体漂了起来…… 郑准早就见是过服部端木的潜泳,若不是那个家伙在水里迷了方向,说不得就跑掉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问题,郑准苦练箭术,并观察到了人在海水里上浮时海水的异常波动,这才有了一击命中! 火铳声大作,一具具尸飘在海面上。 郑准下令抛锚。 大明水师的十二艘大福船一字排开,陈列在了壹岐岛北面二十丈的位置,看着岸上列队的倭军,郑准命人射出一支带信的箭。 京极高光的军士拿走了箭,文书送给了京极高光,通事看过之后,翻译了其中的内容: 大明水师今来要灭亡倭国,今日先征壹岐岛,你们若是投降大明,尚给你们一条活路,若是不投降,则屠岛。 凌厉的杀气扑面而来。 京极高光怒不可遏,调动岛上所有人手,总计三千军士,准备给大明水师一个下马威,集结在岸上,大喊着: 你上岸啊。 郑准满足了京极高光这个要求,大福船起锚,纷纷横过船身,船舷之上纷纷洞开了一扇扇窗户,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岸边密集的倭军。 京极高光看到了这一幕,并没多少感觉。而听闻过人的松永秀则打了个激灵,尖锐的嗓音划破天际:“神机炮,快散开!” 轰! 一排排神机炮喷薄出火光,人头大的火药弹成群结队地飞了出去! 倭人不明白松永秀在恐惧着什么,只不过,许多人等不到明白的时候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出,随之一股股气浪,伴随着血雨喷撒开来! 惨烈的叫声传开,一个个倭人当场被炸死,一个个坑洞赫然显现出来! 京极高光看着这地狱的一幕,几乎崩溃,又一轮火药弹飞起,大地猛地颤抖,一条胳膊飞起,落在了京极高光面前,血淋漓的断臂,还有依旧活动的手指,让人胆寒! “撤,撤退!” 京极高光连忙下令,可大明火器的覆盖从来都不是一轮,加上严格的培训,数学的应用,赋予了神机炮精准打击的可能。 “死吧,都死吧!” 郑淮看着倭人一个个惨死,心头充满了快意,大声喊道:“阳江所的兄弟们,你们看着,我一定会让所有倭人为你们陪葬!” 复仇,是强大的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也让人变得疯狂。 郑准就处在疯狂的边缘,但没有人指责他,因为他身旁的军士都是阳江所的军士,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血海深仇! 不灭倭国,不杀尽倭人,兄弟们岂能安息! 杀! 神机炮,再给我轰! 第九百三十八章 捷报传来(三更) 神机炮已经覆盖了五轮,郑淮依旧不满足! 林溪拦住了继续下命令的郑淮,严肃地说:“千户大人,莫要忘记了我们的作战计划。王参军可是一再叮嘱,你也是作过保证的。” 郑淮咬了咬牙,睁着发红的双眼,深深呼吸几次,才恢复了理智,下令停止炮轰。 船舷关了窗,神机炮又一次被固定起来。 郑淮清楚王绥的作战计划,这个国子监兵学院出来的疯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他不打算将攻下对马岛作为最终的作战目的,而是将最大限度毁伤、杀伤倭军作为作战目的。 王绥的考虑是,既然东征了,既然对倭国宣战了,只打一个小小的对马岛实在是缺乏威慑力度,而且这种程度的小打小闹,可能并不能让足利义满感觉到畏惧,反而会让他更加愤怒,继而将矛头直接对准大明,滋生倭寇问题。 虽说大明不怕倭寇,可眼下大明水师主力去了西洋,又开放了海禁,南洋贸易越办规模越大,商船往来频繁,如果倭寇闹腾起来,难免会影响贸易商船的安全。 再说了,沿海那么多地方,水师总有照顾不到的,哪怕朝廷准许沿海一些县城保留了一些老式火铳,可面对上百人规模的倭寇时,还是没有办法应对。 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打疼倭人。 王绥听朱允炆说过,倭人多是小人,你越打他,他越服帖,你越让他,他反而越狠辣。对付这种人,就应该打到他们哭爹喊娘,疼到骨子里去! 为了达到这个作战目的,进攻对马岛显然是没多少作用的,因为对马岛的大明宗贞茂并不是足利义满的重臣,也不是足利义满的亲信,哪怕宗贞茂死了,足利义满估计都不会难过,兴许还会笑两声。 但如果大明水师进攻壹岐岛,那足利义满不来支援也得来了,不派兵也得派兵了。 壹岐岛是京极氏的地盘,京极高光的老爹京极高诠可是足利义满的心腹重臣,跟着足利义满征战多年,是帮助足利义满平定各地叛乱,包括大内义弘在内诸多大名的功臣! 大明如果要围攻壹岐岛,京极高光一旦不能抵抗,必然会给足利义满求援,而足利义满也必须给他支援。 王绥的战略构想就四个字: 围岛打援! 这里的岛,就是分量极重的壹岐岛,京极氏的老巢。 既然要围岛打援,就不能一下子将京极高光等人给灭了,要不然谁去召唤援军去? 郑淮下令包围壹岐岛。 十二艘大福船,四艘一组,分别列于壹岐岛北面、东面、西面,空出了南面海道。 壹岐岛上,京极高光躲在宅院深处瑟瑟发抖,若不是松永秀一再请求,京极高光根本就不想出来主持局面。 昆四响面色痛苦地汇报给了京极高光:“我们的水军折损了九百余人,船只大部损毁。武士与军士折损五百余人,受伤七百余人……” 京极高光心都在滴血,这可是京极氏最强大的力量,竟然在顷刻之间折损如此之大!若大明水师再来几次炮轰,自己手中的人还能坚持多久? 松永秀看着不知所措的京极高光,严肃地说:“大名,我们应该立即给太政大臣求援,让他派遣重兵来帮助我们作战,并告诉他,大明水师的目的是灭亡四岛,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派来帮助我们作战!” “对,对,求援!” 京极高光找到了主心骨,京极家族的力量根本就阻挡不了明军,必须让足利义满派人来。 石森忧心忡忡:“为了大名安危,是否需要让大名暂且退出壹岐岛,转移到其他岛屿之上?” 不等其他人说话,京极高光就拒绝了:“我绝不会离开这里!” 虽然京极高光没胆子,没智慧,能力平平,但壹岐岛是京极氏的老巢,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所在,一旦撤出,大明必然会占领壹岐岛,哪怕日后大明撤军,京极高光也会沦为京极氏的耻辱,彻底失去威望。若大明占据壹岐岛,以这里为跳板直接进攻九州岛,想来足利义满也会杀了他。 松永秀赞同京极高光留在壹岐岛,只要他还在,武士与军士才不至于逃走,壹岐岛才有守住的希望。 五日后,在北山第的足利义满收到了京极高光的求援信,惊骇之下,连忙召集官员商议对策,最终决定由斯波义将再带三千兵,追上先前的赤松泽宏,两部兵合在一处,不再救援对马岛,而是直接救援壹岐岛,同时命令堺港水师率船二百,将士三千北上。 对于室町幕府来说,直控兵力(不算各地大名)不过五万多,而为了救援壹岐岛,足利义满直接动员了六千人,加上倾力打造的水军三千,可谓是动了真格。 在郑准围住壹岐岛之后,陈挥带水师主力抵达了釜山,遥望着对面的对马岛。 王绥躺在船上,享受着暖阳。 陈挥走了过来,对假寐的王绥问:“你对郑准一点都不担心?你知道的,他是个死脑筋,说不得会一口气灭了京极氏。” 王绥微微睁开眼,看了一眼陈挥,又闭起来:“郑淮不是个死脑筋,他只是太在乎自己的军士了。你也应该知道,那些死去的军士,有不少人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有着过命的交情。” 陈挥问:“正因为这样,你不更应该担心他吗?” 王绥嘴角微微动了下:“正因为这样,他才知道克制自己。他也清楚,凭借着我们手中的力量,也就只能和倭国打打水战,远程毁伤下倭军,想要真正占领倭国,就我们五千多人是绝不可能的事。” 陈挥坐了下来,看了看日头:“好吧,不说郑淮的事,说说西征吧。朝廷的压力很大,你说,西征大军能不能赢下帖木儿?一直都没个消息,真让人担忧。” 王绥睁开眼,盘坐在甲板上:“我说副总兵,你可是见识过神机炮的威力,也知道征西大军带走了多少神机炮,你有什么好担心的?让我说,纵是战事再不顺利,神机炮威力没有发挥出来,以燕王的本事,也一定能和帖木儿拼个你死我活,让帖木儿彻底失去东征的力量,西北的事,你就不用瞎cao心了。” 陈挥知道朱棣的本事,也听闻过帖木儿的强大,心中不踏实,刚想继续与王绥讨论讨论,就有人通报:“朝-鲜李从茂来了。” “快请。” 陈挥踢了一脚王绥,让他感觉起来。 王绥只好起身去招待李从茂,这个家伙提供的情报很详实,作战战略的调整,就是因为李从茂情报提供了壹岐岛京极氏与足利义满的紧密关系。 大明。 振奋鼓舞、震动天下的捷报从昌都剌,一路冲到了嘉峪关。 十月二十七日,张掖大庆。 十一月初三,西安大庆! 十一月初六,消息传到开封,景清、齐泰状如疯狂,亲自敲锣打鼓,庆贺大明西征大胜! 十一月初九,凤阳获悉,无数百姓走上街头,夹道迎送报捷军士! 十一月十日,薛夏带人渡过长江! 昌都剌大捷的消息如同一条连绵数千里的红线,贯穿了东西,折向东南,将消息传遍给了各地的百姓,各地的州府! 大捷,昌都剌大捷! 京师百姓听闻,热情如火,被压抑在心头的愁苦瞬间被释放,转而是无尽的自豪! 看,那是大明的健儿! 看,那是大明的旗帜! 听,那是大明的捷报! 听,那是大明的欢呼! 捷报传来时,正值早朝,朱允炆当即罢朝,亲自带文武百官在奉天殿外广场等候。 解缙笑得合不拢嘴,平日里沉稳的郁新也止不住笑意,杨士奇眯着眼,拱手正与群臣同贺。梅殷摇头叹息,多好的功劳,自己如果也跟着去西域…… 朱允炆紧张地手心出汗,这一次大胜,远比征安南要来得困难的多,艰难的多,其中面临的种种难题,几乎压得整个大明喘不过来气! 若不是多年革制,朱允炆不敢想象大明能不能支撑起一支十五万的大军深入西域作战! 终于。 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