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在线阅读 - 第49节

第49节

    这句出自《性理字训》第一章 “造化”,谢景行早已经烂熟于心,几乎是祝世维话音刚落,便接了上去,“形而下者,有方有体,是之谓器。”

    祝世维听着谢景行背书,看他背了一句就停下,说:“继续。”

    谢景行只能继续往下背:“自然之理,是之谓天;主宰万化,是之谓帝......”

    祝世维等着谢景行背了一长段,才翻过好几页,问:“修道明伦,以觉乎人,是之谓教。”

    谢景行被骤然打断,幸亏他后面又花了些功夫,游刃有余转到“学力”这章,道:“未知未能,必效诸人,是之谓学......”

    “纯粹无妄。”

    “天理之名,是之谓善......”

    “气动而健,能始万物。”

    “其数也奇,是之谓阳...”

    一句比一句急,顺序也被打乱,谢景行第三章 跳回第一章,应对自如。

    “‘若动若静,各止其所,是之谓定。’出自哪本书?”祝世维突然换了问题。

    谢景行答道:“出自《大学》”

    “何意?”祝世维猛地将书合上,紧盯着谢景行问。

    谢景行卡了一下,才回答,“动其所动,静其所静,动静有常,则动亦定,静亦定。”注

    古文有的很好理解,有的却是需要经过成体系的学习后,才能弄清释义,谢景行有学古文的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基本上能清楚《性理字训》和《小学》两本书上内容的含义。

    祝世维捋了捋胡子,满意地点头,“不错,我就不继续考校了,待会儿我给你这两本书的注解,你自己回去好生研读就成。”

    谢景行恭敬答应,这次却是没有作揖。

    外间的侍从见里面考校告了一个段落,走了进来,询问是否进膳。

    祝世维才觉出腹中饥饿,吩咐了侍从摆膳,又看向谢景行,“你跟着一起吃点吧。”

    谢景行是在家里吃过才来的,周宁早早起床给他做了一碗羊汤面,他吃完后身体暖热,过来一路也没觉出冷,现在腹中还是饱的,就拒绝了。

    祝世维也没勉强他,“以后早上都来这里吃,我一个孤寡老头独自吃饭甚是无趣,你就当是来陪我了。”

    “好。”

    “那你先坐会,等屿哥儿上门来,我们再继续学习。”祝世维往门外走去,“你们一起学,也算有个伴。”

    谢景行只得在大堂等着,顺便闭眼歇息。

    不过坐了两息时间,门外就传来了轻快地脚步声。

    脚步急,却不重,谢景行心中一动,睁开眼看过去。

    果然,是屿哥儿。

    屿哥儿也看见了他,嘴角忍不住地向上翘,“谢哥哥。”

    谢景行让他坐在了身边的椅子上,“这么高兴?”眼睛都亮闪闪的。

    “能和谢哥哥一起读书,当然高兴了。”屿哥儿穿着一双白毛包边的短靴,他本端正坐着,这时脚却悄悄来回踢了两下。

    谢景行没放过他这动作,眉眼上也染上笑意,有屿哥儿陪着,兴许读书生涯不会太枯燥。

    一刻钟后,祝世维带着谢景行和屿哥儿到了书房。

    谢景行刚跨进门里,书房里挂着的一副书法就撞进他眼里,上面的字体龙飞凤舞,看着很是潇洒,可吸引他注意力的不是书法有多好,而是上面写的内容。

    赫然是当初他默的李白的那首诗!

    瞧着谢景行直勾勾地盯着那边,屿哥儿也看过去,“那是祝爷爷去年专门去信找人写的,上面是谢哥哥送给我的那首诗。”

    拉着谢景行的手,屿哥儿两人走到书法跟前。

    祝世维笑得得意,“好诗得有好字来配,你写给屿哥儿的那副字我是不能想了,只能找了擅书的老友,舍了我一坛子上好的梨花白,才总算是得了这一副勉强配得上这首诗的墨宝。”

    他没说的是,大炎朝读书人都爱诗,他那老友也不例外,不止给他送回来了这一副墨宝,为了感谢祝世维让他读到了这首好诗,还倒送给祝世维一壶他珍藏许久的雾里花和几块好墨。

    喜地祝世维当晚一边欣赏诗和字,一边把整壶雾里花全喝了,醉倒到第二日晚间才醒转过来。

    谢景行又一次体会到了大炎朝读书人对好诗的狂热追捧,可他之前曾告诉祝世维,他只记下了这一首诗。

    现在成了祝世维的弟子,他当然愿意再给他默几首诗,可他该怎么推翻自己说过的话?

    祝世维眼睛痴迷地看着诗,谢景行移开眼,天长日久的,总能找到机会,现在还是先读书吧。

    三人坐定,祝世维端坐于上方,下面一左一右摆着两套桌椅,谢景行和屿哥儿分别坐在凳子上,两人间约有一臂的距离。

    祝世维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着下面两张脸先是露了个笑容,之后才严肃了神色,“景行,你既然决定要踏上科举之路,我便先给你说说科举流程,你心里得有个底。”

    科举六试,前三试是县试、府试、院试,合为“童试”,过了童试后就是秀才,成了秀才才算真正踏上了科举路,不然就永远只是个读书人,或是老童生。

    有了秀才功名后,就具备了开设学堂,招收学生的资格,除此以外,秀才还有许多好处。

    相较于普通老百姓,秀才可以将屋门加高,表明地位,可以见官不跪,甚至免除部分赋税和徭役,犯罪后,县官也不能直接惩罚,先得报于上级,免了秀才功名,才能施加刑罚。

    秀才虽已经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可却不能做官。

    只有通过“乡试”,获得举人功名,才算是有了踏入官场的敲门砖,如若考不下去,可以在县衙里招收杂官时,上门应试,虽然机会少,竞争也大,可录取后便也算是有了官身。

    这样得来的官身是末流中的末流,终其一生也只能当个芝麻官。

    要想轻松些进入仕途,唯有继续科考,通过“会试”和“殿试”,成为进士。

    看谢景行听得认真,祝世维继续说:“‘县试’、‘府试’每年一次,分别在二月和四月举行,‘院试’三年两试,每一次考试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于成千上万读书人中脱颖而出,才能继续下一次的考试。如此,你可明白了科举之艰难?”

    谢景行点头,没显退缩,他也是曾在万千人中成了高考状元的人,根本不会被祝世维的话吓住。

    他有着成年人的灵魂,比其他人自制力更强,还有着堪称作弊的记忆力,他也不觉得自己的悟性差,言而总之,谢景行不信自己会太过落后于人。

    祝世维暗中点点头,年轻人就该有些锋芒,不畏艰难,才能拔得头筹。

    又说:“前些日子,临近年关,我心知那种阖家团圆的情况,你该是不能完全静下心,便只让你回去背诵记忆。今日起,我就会开始教你《大学》、《中庸》,明其意,懂其礼,由浅入深,再慢慢学做文章,今年二月的县试,你定是来不及参考的,可要想通过明年的县试和府试,甚至是院试,你必须得需要下苦工才成。”

    谢景行答应道:“学生必将全力以赴。”

    屿哥儿发现祝世维训话完了,也连忙说:“我也会努力的。”

    严肃的气氛骤然松懈,谢景行送了口气,他还是喜欢轻松地学,若是课堂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他学起来会有负担,难免会影响心情。

    祝世维也收齐脸上的严厉,笑着说:“屿哥儿我是不担心的,就是不知你们俩到时谁会学得更好些?”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嘛。

    想到竞争,祝世维看向谢景行,“等你考中了秀才,就得去县城书院读书了,科举路上形只影单可不成,总要寻三两志同道合的友人,不然,人生只余科举,也甚是无趣。”

    谢景行明白这个道理,还有,闭门造车终究会走向死胡同,他有祝世维做老师引导也不够,就算一时取得成功,迟早也会落后、失败。

    屿哥儿脸上笑容顿收,浮现出一丝急色,“那我呢?我又不能参加科举,到时谢哥哥去县城书院学习了,我怎么办?”难道他只能同谢哥哥一起读一年书吗?

    祝世维有了这段时间的了解,知道屿哥儿同谢景行亲近,却没想到屿哥儿能这么不想离开谢景行。

    谢景行转头看着屿哥儿,眼见着他眼里的快乐消失,轻声说:“没事,还有一年多时间呢,说不定过段时间屿哥儿就厌烦了,不想和我一起读书了呢。”

    屿哥儿第一次对谢景行大了些声音说话,“才不会,谢哥哥乱说。”脸上表情焦急,他是绝对不可能厌烦和谢哥哥一起读书的。

    谢景行本只是想安抚屿哥儿,没想到反惹得他更急了,连忙解释,“我开玩笑的,屿哥儿别当真。”看屿哥儿还是显得不高兴,他又说:“是我太想和屿哥儿一起读书,刚刚我是担心屿哥儿不愿,才说了试探你的。”

    屿哥儿将信将疑,“真的?”

    谢景行点头,“千真万确。”

    “我永远不会不愿的,我会一直、一直、一直喜欢和谢哥哥一起读书。”屿哥儿连说三个“一直”,将自己的喜欢表达的明明白白。

    谢景行怔住,屿哥儿常会说些他无法招架的话,接着又失笑,只有孩子才会轻易地把“永远”诉之于口,世事无常,永远哪有这么简单?

    可好不容易把屿哥儿哄好,谢景行没有在将心里话说出来,只是笑了笑。

    屿哥儿也跟着谢景行笑,没过片刻,又带着了点忧愁,“可是只有一年。”

    祝世维一直观察着谢景行和屿哥儿的动作,听到屿哥儿这么担心,说:“县里书院也有女子、哥儿读书的课室,屿哥儿要实在舍不得,到时一起去县城书院读书不就成了。”

    屿哥儿惊喜地睁大双眼,“真的吗?”

    祝世维故意马下脸,“屿哥儿就这么不信祝爷爷,老夫何时骗过你?”

    脚步轻盈地走上祝世维所在的位置,屿哥儿摇了摇他的衣袖,“没有不信祝爷爷,我是太高兴了,一时没注意,脱口而出的。”

    脸上佯装的怒色顷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屿哥儿真真是惹人疼。

    看祝世维笑了,屿哥儿偷偷对着谢景行眨了一下左眼,笑容狡黠。

    居然还会做wink,谢景行可爱都说腻了,可又有哪个词能更适合表达他见着屿哥儿这动作和神情时的感想呢?

    谢景行没想到。

    真的和猫猫一般可爱。

    祝世维作势咳了咳,“行了,回去坐好,我还没说完呢。”

    “好。”屿哥儿几步回到座位坐下。

    “其他都离你太远了,只说县试,县试要考五场,正场、初复、再复三场,再加上两场连复,考试内容包括诗词、九章、经义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今日我先讲《大学》第一章 。”

    谢景行端正坐姿,将桌上摆着的《大学》翻开,他不是那种仗着记忆力好就随意应对的人,双目炯炯地看着祝世维。

    祝世维被下面两个小学生认真盯着,心中澎湃,不能做官,他还可以育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祝世维先是自己抑扬顿挫地将第一章 通读了一遍,又让两人一句一句跟读。

    谢景行清朗的少年音和屿哥儿温润绵软的声音交杂错落,很快,两人便将第一章 读熟了。

    祝世维开始讲解其义,一般老师只会用朱熹注解讲义,他却不同。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注

    祝世维先将朱熹注解说了一遍,没有停下,又说:“这句话不外乎‘遵从本性’四字,纯净无私的天性来源于上天,遵从本性,遵寻天地万物自然变化,平衡自身,理解并实践自身的‘道’,最终自我完善,与天性合二为一。”

    一段话说完,祝世维喝了口茶,缓解了嘴里的干咳,“以大炎朝开国皇帝来说,他一开始只做一个天下处处可见的本分农民,可在上天降下灾祸后,又一步步成为开国皇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就是在遵从本性,一步步实现天人合一,如此才为大炎朝平顺度过一百多年奠下基础。”

    谢景行和屿哥儿听得连连点头,眼睛一瞬不瞬看着祝世维。

    祝世维越讲越得劲儿,也愈发投入,将深奥道理融于史实讲解。

    谢景行也喜欢这种教法,身心投入。

    不知不觉太阳就升上了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