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节
有些是科研项目申报。 有些是人事调整。 还有一些则是单位合作的协商调度批示。 毕竟到了侯星远这个级别,他的工作早就脱离了单纯的科研,逐渐涵盖到了各个方面。 但很离谱的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逻辑,某音上居然还有人理不清楚——譬如有人批判科技部部长不搞科研,到处外出开会,下方居然还有一堆支持者。 何其可叹…… 啪! 在看完手中一份项目报告后。 侯星远重重的将文件拍到了办公桌上,拿起电话话筒,按了个数字3: “小高,你进来一下。” 片刻过后。 一位三十多岁,穿着白色衬衫,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拿着一册笔记本走了进来: “院长,您找我?” 此人名叫高洪文,是侯星远的专属助理。 侯星远朝他招了招手,指着桌上右边一叠大概十五六厘米厚的文件说道: “小高,这些文件你去处理一下,把它们全部退回。” 高洪文闻言微微一愣,目光飞快的瞥了眼左边另一叠两三厘米厚的文件,确认道: “院长,您是说……右边这叠全部打回去?” 侯星远点起一根烟闷闷的抽了两口,将烟雾随着胸中闷气一起呼了出来: “没错,右边这叠。” 高洪文跟了侯星远也有些年头了,多少也算是个亲近的自己人,有些寻常助理不敢说的话,他说出来却没什么问题: “院长,这……这退回的数量会不会太多了?这么多全打回去,下面的意见恐怕不会小……” 说这话的时候,高洪文的眼皮都有些直抽抽。 如今刚过春节,能够出现在侯星远办公桌上的文件,基本上都来头不小。 这些申请书可能来自985或者211大学。 可能来自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 也可能来自地方的合作单位甚至友方部门。 申请人的身份更是错综复杂,有杰青,有长江,也有院士。 如果把右边那一叠文件全部打回,届时侯星远必然会面临巨大的业内压力。 别看侯星远现在是科院院长,看起来权势非同一般。 可他一旦惹了众怒,有些事情也会非常麻烦。 用一些玄幻小说里的设定来比喻。 侯星远大致相当于武林盟主,位格很高,单对单没人solo的过。 可如果遇到了群攻,那么他也顶多就只能以一敌二或者敌三,没法像荒天帝那样独断万古。 看着一脸担忧的高洪文,侯星远脸上的怒色却丝毫不减,他的脾气和他爱抽的大前门一样冲: “退回的数量多?开玩笑,老子还嫌退回的少呢!” 说着他随意拿起一份项目书,看了眼标题,啪的一下甩到了高洪文面前: “你看着这份申请书,社科院下属某单位发来的课题协同函,经费不算高,但却要占用一个宝贵的协同名额。” “如果是有价值的课题那还好说,可这份呢?内容是研究花木兰的心理,预计篇幅23万字。” 高洪文: “……” 接着侯星远又拿起了另一方文件,没拍到桌上,而是哗啦啦的在手里扬了扬: “还有这份项目书,计划让两种不同生殖模式繁育出来的鼹钝口螈在跑步机上跑步,以此来研究不同生殖方式出生的鼹钝口螈体能和耐力有没有差别。” “要是某个小研究课题也就罢了,这份标书申请的是扶持基金项目,连跑步机都要经费购买——这tm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高洪文继续: “……” 爆完粗口后。 侯星远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想法,他又拿起了一份文件,道: “至于这个项目……南部某高校申请的顺序式波长色散热层析仪器的研发。” “实话实说,这个课题的前景和理论基础倒是没什么问题,但经费张口就是1400万你敢信?” “去年川大相同项目连同审计都才600万,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川大申请的项目太多导致被延后,现在老子就能把成品仪器砸到南部高校的那伙人头上去!” 过了几秒钟。 侯星远的手掌重重在这些文件上一拍,叹息道: “小高,你说这些项目,我能同意吗?” “如果这种口子我都开了,咱们华夏的科研就真的没救了。” 高洪文默然。 自从当年周善院士被杀鸡儆猴后,国内对科研经费的追缴周期一下宽松了许多。 虽然与之对应的是单项经费减少,200万以上的项目并不常见。 但总体的界限还是被放宽了的。 加之这年头申请本子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不少人便把目光放到了科院的自有项目上。 因为与国家的那些基金项目不同,科院对自有项目的决定权是非常高且灵活的。 自有两个字,说明一切。 一般科院项目能批下来,基本上都是面上项目起步,也就是经费百万以上。 所以下属机构的申请书就别说了,像花木兰那种社科院的跨领域协调申请都层出不穷。 说实话。 侯星远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有些情况他确实可以理解。 比如说一个项目计划的经费是300万,项目负责人往往会多报50万——这笔钱其实有很大概率不会被挪用,而是出于仓鼠心理准备的一个备用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 或者就是有些有实力的大佬喜欢物质享受,出去开会要住五星酒店,吃饭挂房账等等——酒店里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一瓶可乐都能给你卖15块钱。 所以他们在申报经费的时候,通常会多报一些。 虽然侯星远有些反感这种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 所以如果项目确实有研究价值并且申请人能力很强,侯星远一般都会选择默认——仅限于额外申请数额不高的情况。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不是想申报一个备用小金库,而是想直接挪一座金山过去了。 一个300万的项目,他们敢给你发600万甚至800万的项目书。 这你让侯星远怎么同意的了呢? 当然了。 这不能说华夏的科研圈有多肮脏,说到底还是人口基数的问题——人多,项目标书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你把这些奇葩申请书和总的项目书做一个比例计算,百分比上的数值并不会多高。 例如之前提及过的sci撤稿。 当年盛传的全球撤稿1564篇sci论文,国内536篇占据第一,很多人便说“你国造假严重”。 但实际上这536篇里头,有174篇是翻译存在和图片不符的撤刊,很多校对后再次发布了,还有41篇是国防七子的论文。 扣除掉这些之后,国内撤刊的数量是300出头。 海对面撤刊的数量则是255,而国内发表的期刊数量呢,却是海对面的3.4倍。 造假数量看起来国内多,但占比上却只有海对面的三分之一。 100个人里头出5个奇葩,看起来比10个人出一个要多,但前者的比例却要低于后者。 不讨论基数问题直接谈数量,很多时候就是在耍流氓。 只是基数这个概念面向的是大众,侯星远作为项目的主审批人,许多时候面对的就是具体的‘数量’了。 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花了些时间在退回文件里翻了翻,从底部抽出了一份标书: “还有这份,粤省某个机构写的意向书,希望能对接悟空号的数据库,说是能发现暗物质。” “整个项目经费180万,哈?!” 侯星远说着自己都被气笑了起来: “180万能探测到暗物质,老子当场就去隔壁兵器工业集团串门,把他们实验室里头的那啥扎古热能斧给吃掉!” 嘟嘟嘟—— 侯星远话音刚落。 他身边的电话便响了起来。 来电的区号是0551,作为曾经中科大的校长,侯星远对这个区号相当熟悉。 因此没怎么犹豫,他便接通了电话: “你好,我是侯星远。” 过了片刻。 潘院士的声音从电话对头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