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03

分卷阅读803

    给那位杨状元,让看看这折子的书写方式熟不熟悉。

    丁坚一听,偷偷挑下眉,心想:

    难不成,黄龙那位邀功的官员,是对照着宋知县的折子抄写的?

    那也太懒啦。

    你倒是改改词再说是自己的呀,怎么能如此不小心?

    那位官员,你不知晓宋福生乃天子门生?

    你当天子门生是空话?

    你当皇上不了解自己学生的叙事方式?

    你当皇上要是没见过宋知县的文章,能随随便便就下诏称为门生?

    到底是你太懒,还是你认为皇上很忙会注意不到这些“小事”?

    杨明远看完奏折,看到陶府尹的名字,没有提及宋福生,脸上波澜不惊。

    还告诉皇上他熟悉,这是宋知县的叙事风格。

    宋知县那人是什么风格呢。

    皇上,杨明远,丁坚,见过宋福生文章的人多少都有些了解。

    宋福生其人讲实际。

    例如奏折中漂亮的松花石,他用大量的篇幅,不是讲这种石头摆宫里有多赏心悦目。

    而是讲经过多少次试验,发现磨刀有多快。

    又有亲身上战场的经历,更是能讲明白磨刀石有多么能提高单兵作战能力。

    那一看就是还有一肚子话没说完的样子。

    估摸是连制造、采买,朝廷该怎么给会宁百姓干活钱,分发、配备那一套都想抒发见解来着,就是篇幅不能过长,也或许是不敢直接在问安的折子里提实际问题在罢了。

    和那份贡试卷差不太多的写法。

    黄龙的那些官员有哪个去过前线?有几个亲眼见过士兵手中的钝刀?

    没有此种经历,都写不出来这一套一套的。

    皇上看眼杨明远,心中想着宋福生。

    宋福生却又是幸运的。

    朕至少知晓是他在做实事。

    而那些不为朕所知的好官员呢。

    当天,皇上在议事时,请大臣们喝了黄龙府送来的蜂王浆。

    又让大臣们品鉴松花石砚,末了,皇上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这是会宁特产。”

    第七百九十四章 让我做你的眼睛(两章合一)

    大臣们议完事,向外走。

    在御前行走的丁坚和杨明远,低头向他们恭敬行礼。

    走出的大臣,是整个皇朝各部的最高执行官。

    他俩低头间,只能看清各位大臣脚上的皂靴。

    议事阁里,眼下只剩皇上、陆丞相和吏部尚书。

    杨明远和丁坚在外间,作为小秘书,隐隐约约能听到几句。

    这几句话,可是让两位年轻人,当即内心波涛汹涌起来。

    “不足一年又如何。”

    “朕算是看清了,有的人,朕给他放在哪里都放心。”

    “而有的人,倒是合乎你们讲的规矩。却在任数十年,不如人一年。”

    “朕要讲什么规矩?谁给朕设的?”

    “朕要的是,这天下,黎民百姓能……”

    吏部尚书:皇上,老臣只是想说,本朝还从来没有过而已。

    丁坚听到这里,看了眼杨明远。

    发现杨明远脸上毫无波动。

    他就不服气了。

    丁坚心想:

    装的比他还像。

    实际上,杨状元,你心里很激动吧?

    宋福生可是你状元游街时,当场跪地认下的恩师,你恩师都要破例被高升了,你能不激动?

    而且你听听吏部尚书那话,本朝没有出现过此例,惹的皇上还挺反感。

    那话说明什么?说明你恩师不是要被提一级半格,他很有可能在任还不满一年,就要迈进四五品的行列。

    只有越级提,才会让吏部尚书向皇上搬出规矩。

    不足一年啊,丁坚心头火热。

    宋福生明明和自己是同届科举,但升迁路却要给他远远甩开,这要有多得圣心才能做到。

    圣心,才是天下为官者最趋之若鹜的。

    此时此刻,丁坚认为只有一句话,才能形容他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那就是:表弟,你可真会挑岳父。

    思考这些时,丁坚一直在观察杨明远。

    当里间陆丞相也在吏部尚书之后表态不太赞成时,丁坚终于捕捉到杨明远偷偷攥了下拳又松开。

    他立时就在心里乐了:

    嗳,这就对了嘛。

    你怎么可能比我装的还沉稳。

    是不是正在心里恨陆丞相和吏部尚书多事啊?

    呵呵,不要担心。

    陆丞相于公于私都要拦一拦的,但你要是仔细分析分析皇上那个人,就会发现,皇上一旦下定决心,谁拦得住?

    不过是或早或晚罢了。

    你恩师啊,我表弟他准岳父,升迁这事算是定下了。

    杨明远在攥过拳头后,也想通了这一点。

    宋叔在会宁还不足一年,土贡又才运来,比起吏部尚书大人的劝解,陆丞相说的话,皇上应会考虑。

    一切都才开始,至少要再稳一稳才会动,这样才是对百姓对宋叔都好的事。

    再一个,是他自己分析的。

    如果这时候宋叔动了,那才叫这份政绩宋叔不过是牵个头,后来人接了一摊现成的。

    要是不动,给坐稳了,将来会宁越好,宋叔才会越好。

    因为到那时,无论宋叔身在哪里做官,这份政绩都会跟着他走,履历里有会宁县浓重的一笔。

    所以说,这份升迁令,应是至少半年后才能下来。

    一年半载,两年,哪怕像他们一样过三年才下来,真不算什么。

    毕竟是要越级提。

    不过,三年的可能性不大。

    杨明远想通就放松了下来,心情非常好,不再为陆丞相拦着升迁而为宋福生遗憾。

    放松下来就看了眼丁坚。

    又扭过头看一眼。

    丁庶吉士在瞧什么,他身上有哪里不妥吗?

    杨明远对丁坚微微一点头。

    咳,丁坚被抓包后,是低头接着装忙碌。

    ……

    当日下衙后。

    这个皇朝真正的高门府邸先有了行动。

    在大臣们心中,皇上不会说废话啊,派出心腹盯着还未营业的会宁特产店。

    其他高门又盯着他们的动向。

    那位和杨明远赌约输出铺子的翰林院小子,竟被祖父和父亲叫进书房特意问话。

    陆丞相是在路过会宁特产店时,让落了轿,看了几眼。

    国公府的老夫人停下喝芝麻糊的动作,望向夫君,好一会儿才说:“你拦着做什么。”

    老夫人最近性情有些变化,连陆丞相都有发现。

    可能是皇朝只差没收复南方和以前不同。

    也可能是孙儿二次受伤,致使老夫人不想再走低调沉稳路线。

    稳什么,还要怎么稳。

    她甚至反思过自己,她一个堂堂的皇家大长公主,今上仅剩的姑姑,从今上只是普通皇子时就站出来扶持,是不是在教养子孙时出了什么问题。

    才会让她的儿子,她的孙儿都毫无皇家出征风范。

    就因为没有自持过高的皇家风范,在外带兵才会和兵卒吃住一起,才会像那些毫无背景的将领一般,以命博前程。

    那身上的伤无数。

    她怎么就没教过儿孙,真用不着。

    陆夫人就是在老夫人不高兴时进的院子。

    陆夫人是从娘家听说的,见到婆母问过是真的?那公爹有没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