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 - 言情小说 - 林氏荣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3

分卷阅读103

    儿。

    林玉滨抿了一口就苦了脸,不动声色的放下茶碗,不敢再喝了。

    林清婉也喝了一口,点了点头道:“倒是清热解毒的好东西,这是穿心莲的叶子?”

    “是,就在东家别院的后山上,那儿有一片野生的穿心莲,我们村子里的人都爱摘了些晒干,夏天时拿出来泡水喝,就是晒上一天的太阳也不怕。”

    林清婉点头,不动声色的用舌尖舔了舔上颚,就是太苦了些,穿心莲啊……

    林清婉又请教了一些种地的知识,正想起身离开,就见堂屋的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小脑袋伸出来,一下就对上了她的目光。

    小孩吓了一跳,一个不稳“啪叽”一声就摔在了地上,门一下就被撞开了。

    林玉滨看过来,忍不住“啊”了一声,伸手就捂住眼睛,白梅等人好些,只是扭过头去,却还是红了脸。

    林清婉看了默然无语,不就是光屁股吗,那男孩也就四五岁,有什么羞的?

    陈大爷已经跳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去将孙子抱在怀里,便给林清婉请罪,边把孩子塞进屋里去。

    林清婉看了好笑,摇手道:“不过是个小孩,怕什么?陈大爷别吓到了孩子。”

    陈大爷见她脸上笑盈盈的,一点儿也不见怪,便不由松了一口气,把孩子往屋里一塞,把门关上,这才走回来坐下,“孩子不懂事,见家里来了客人,便好奇的来凑热闹。”

    想到屋里坐在床上的三个女孩,林清婉心中一动,本来的怀疑确定了八分。

    做历史研究时,衡量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时百姓的生活水准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然而历史上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非常的少。

    达官贵人们的生活水准还能通过各种史料及古物进行推测及研究,但普通百姓,甚至更贫苦的却少有记载。

    但少有,不代表没有,历史文献中也有只言片语会描写到这类情况。

    而更近的则来源于祖父的亲身见闻,在建国前,有的人家穷得需俩人共用一条裤子,一人外出,另一人就要留在家里。

    显然陈家的情况可能还要严重。

    如果是别人,这件事或许见了就当不知,免得让主人家不好意思,林清婉犹豫了一下,还是摊开了问。

    她是他们的东家,如果不去了解问题,又怎么解决问题呢?

    别人能避开,她却是不能的。

    所以她问道:“您还有三个孙女,她们怎么不出来呢?”

    陈大爷涨红了脸,但还是坦白道:“请东家恕罪,她们没有裤子,不好出来给东家见礼。”

    林玉滨惊诧的张大了嘴巴,瞪着眼想,怎么会没有裤子呢?

    白梅和白枫等也瞪大了眼睛,显然也没料到是这个理由。

    “村里这种情况的人很多吗?”

    见林清婉面无异色,陈大爷脸上的热度消了些,他颔首道:“家家户户都有,只不过我家更困难些,三个姑娘没一条裤子,其他家还能俩人共用一条。”

    林清婉蹙眉,“是其他村庄也这样,还是单我们长福村如此?”

    江南已经算是富庶了,如果连江南都这样,那其他地方呢?

    陈大爷就叹气道:“在江南,这样的人家不多,北边那一带才穷呢。我们长福村是例外。”

    长福村的村民都是原先官府的佃户,什么样的人会租官田?

    就是租不到地主家地,家里又没有田地的人才会来租官田,租种官田不仅税赋不会减少,每年衙门发徭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这群人,有时候还会额外征调他们去给衙门干活儿,免费的,自带口粮的那种。

    所以租种官田就等于被官府盯上了,但他们没办法,除了官田,他们租不到其他田地。

    像陈大爷家,他家只能租官田是因为他家没有壮劳力,他有三个儿子,头一个儿子在沧州时因为辽人南下打草谷时被打死了。

    所以他才变卖了家产,举家南下。第二个儿子则是到了这里被征兵役,死在了战场上。

    四年前朝廷再度征兵役,陈家有两个成丁,所以也被征了,陈大爷本想自己去的,但陈季生觉得他爹去了肯定就回不来了,他去了还能拼一拼,所以自己扛着包袱去当兵了。

    大儿媳,二儿媳都改嫁出去了,留下三个孩子给他,加上陈季生的儿子,他和三儿媳要四个孩子,一般地主是不会把地租给这样的人的。

    你以为佃户只要种好自个租的地就行了?

    大部分地主是把佃户当自家的长工使唤的,不仅农忙时会让他们先收割自家的粮食,秋收时还会额外收取麻线和蚕丝,陈家劳力少,那地主们租地给他们就不划算。

    和陈家一样情况的人家不少,总之被地主们拒绝的理由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他们不能给地主带来足够的利益。

    陈大爷道:“头两年,老三还在家时日子过得还行,但他一走,家里就开始不行了。每年夏秋两季的赋税,去年又额外增了军税,家底早掏空了。”

    陈大爷说到这里感激的看向林清婉道:“多亏了去年东家放粮救济,我们家也领回来六十斤粮食,这才熬过了五月,不然我们家也得卖两个孩子了。”

    林玉滨弱弱的问,“你们不是自己种桑养蚕和植麻吗,怎么不自己纺线织布?”

    陈大爷还未说话,林清婉就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道:“真是傻孩子,布料及生丝都在征收的赋中,劳力不足,只怕每年的布料及生丝也不够吧?”

    陈大爷点头,“可不是吗,我家还欠了好几尺布呢,周大人还算不错,我们交不上去就让我们欠着,好歹没逼着我们卖孩子。”

    第77章 鄙视

    这也是陈大爷觉得江南比北方好的原因之一,他们家这样的情况搁在北边那就只有家破人亡的结局。

    倒不是北方就都是贪官,而是北方的兵役更重,军税更多,田地更难耕种。

    十年有八年雨水不调,需要灌水,那可是需要大劳力的活儿,而且辽人每到秋冬两季就会南下打草谷,多少人就因此丧命。

    在江南,他和三儿媳还能勉强养活四个孩子,在北边,只怕连自己都很难养活啊。

    所以虽然搬迁至江南后,两个儿子先后因为兵役离家,陈大爷也未曾后悔过。

    在长福村,和陈家一样状况的不少,林清婉带着林玉滨走了一圈,最后选出了两户种过果树的佃户,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决定秋收后就搬去果园。

    林清婉答应每个月给他们一户五百钱,还允许他们继续租种田地,果园的忙碌时间与农忙是岔开的,所以林清婉要求在果园有要求时他们至少要抽出家中三分之二的劳动力投入果园。

    回到家中,林玉滨便翻箱倒柜的找衣服。

    林清婉站在门口看她将